白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增两处来看看江苏有哪些中国重要农业文 [复制链接]

1#
交汇点讯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五批27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我省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宿豫丁嘴金针菜生产系统名列其中。此前,我省已有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泰兴银杏栽培系统、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无锡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我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已达6处,位居全国前列。我省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哪些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一睹为快吧——1、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自古地势低洼,湖荡纵横,历来饱受洪涝侵害。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渐而形成一块块面积不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垛田,人称“千岛之乡”。兴化共有6万多亩这样的耕地,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一带。垛田地貌先后入围江苏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兴化利用垛田这种独特的地貌,从事大规模油菜生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万岛耸立,千河纵横,可谓奇观。中国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新兴旅游亮点。2.泰兴银杏栽培系统(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泰兴银杏种植遍布在全市境内,面积22万多亩,其中银杏围庄林面积20.2万亩,并拥有20多个百亩以上古银杏群落。全市定植银杏树万株,常年白果产量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泰兴银杏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泰兴县志》记载,泰兴银杏栽培历史已有多年,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驯化、选育、研发,逐步形成了银杏嫁接、人工辅助授粉、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完善的银杏种植技术体系。先后制定了泰兴白果江苏省地方标准、雄银杏生产技术规程、“泰兴白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等系列生产技术规程,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全国银杏标准化示范区”称号。泰兴把成片银杏林保护列入全市整体建设规划,对一级古银杏树编号挂牌,加装构架,复壮维护。全市现有50年以上树龄的9.4万余株,年以上的多株,年以上的34株,千年以上古银杏12株。以国家级古银杏公园为重点,发展了集休憩、观光、度假、科普服务为一体的银杏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3、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位于扬州市高邮市境内,是以中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湿地为生活和生产区域,以鸭、鱼、蟹、稻为核心的农、林、牧、渔等复合型生态农业系统。系统总面积有6万多公顷,由水域、滩涂和陆地构成。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的核心技术是鱼鸭蟹稻结合的立体式农作,即在湖区陆地和水陆交错空间内实行稻鸭共作,在水体空间中实行鸭、鱼、蟹混养。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并在广阔复杂的作业区上孕育了多样而优质的农产品,其中“中国三大名鸭”之一的高邮麻鸭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高邮湖大闸蟹和高邮双黄鸭蛋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邮湖泊湿地农业区历经几千年的自然变迁和人工雕琢,形成了完整而立体的农业景观,让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4、无锡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无锡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位于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钱桥、洛社等乡镇,水蜜桃栽培面积3.2万亩。无锡水蜜桃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阳山水蜜桃有20多个品种,传统代表品种有雨花露、银花露、白凤、阳山蜜露、白花等,鲜桃充分成熟时,香气浓郁,桃肉柔软多汁,皮易剥离,糖度高,酸度低,风味鲜美。阳山境内的安阳山,山峰突兀,断岩峭壁,三月间,亩桃花漫山遍野,竞相怒放,争奇斗艳,绚丽多姿,把古老的阳山点缀成一个真正的“桃花源”。阳山已连续20多年举办“中国·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桃花文化已深入当地民俗文化。每年桃花盛开之际,阳山百姓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吃桃宴,赏桃花庵。5、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吴中碧螺春茶果间作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区域范围包括吴中区东山镇和金庭镇两个乡镇23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这里是我国茶果生长的适宜地区,当地先民从唐宋便开始探索把碧螺春茶树和当地优势特色果品枇杷、柑橘、杨梅等交错种植,既节约集约利用了有限的土地,也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水平、改善了农民生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碧螺春茶果间作制度。如今吴中已形成特有的茶果生态系统和重要的茶果种质资源基因库,茶果资源丰富,是碧螺春的原产地,拥有数量众多的碧螺春原种茶,也较好地保存了洞庭红桔、乌紫杨梅、白沙枇杷、西山板栗等系列当地特有的果树种质资源。遗产地碧螺春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于年5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碧螺春茶园、果园融为一体,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果木园中安放的一道道绿色屏风,一片片浓郁如盖的果树,吞云吐翠。碧螺春茶果间作与山、与湖、与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遗迹等相映成趣,是遗产地最具特色的山水和人文画卷。6、宿豫丁嘴金针菜生产系统(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宿豫丁嘴金针菜生产系统是以传统金针菜品种选育、种植栽培、农田管理、收获加工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覆盖宿豫区丁嘴镇辖区内全部14个行政村(居),核心区位于镇西南登山村,这里历史上就是仓基湖一代的主要金针菜产区。据古籍和近现代文章考证,金针菜最早文字可考始于宿迁地方志中。宿迁《万历志》(年)土产志蔬菜类中,就有金针菜种植的记载。宿豫地区金针菜独有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早熟紫花、秋八尺、大八杈、小黄壳、大乌嘴及大菜。丁嘴金针菜的主品种“大乌嘴”具有高产优质的性状,部分小黄壳品种抗逆性强,不仅是珍贵的植物资源,也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优质金针菜品种选育、留存起着重要作用,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百合科深入探究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丁嘴金针菜古时就被当作贡品沿古运河北上南下,如今更是作为出口商品,畅销海外,被誉为金针菜中的珍品。金针菜作为丁嘴地区的民生产业,群众对金针菜有着特殊的情节,不仅形成了许多有关金针菜的风情、习俗、食俗和礼俗,也形成了兴盛而独特的金针菜文化。交汇点记者吴琼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