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标志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底蕴
一座公园,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承载着城市的一段历史
说起公园,上一辈的峰峰人都会异口同声说出:“人民公园”。在那个年代仅有的一座公园:凉亭、游船、猴山都记录着他们儿时的童趣,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市民的美好回忆。同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市民对品质生活和幸福感的追求。今天让我们打开青春的纪念册一起去回味一下记忆中的人民公园。
No.1
大圆盘
▲公园大门口
我不知道老人民公园建于何年,从我记事起,它便在那里。我小时候的滏临大街远不如现在宽阔,过了军民路再向南便是一个明显的下坡。
滏临大街在这里陡然变宽,于是在大街的中央便建了一座环岛,我们都管它叫“大圆盘”。早年的大圆盘分为上下三层,每层只有一米左右的高度。圆盘内种植着松柏之类的树木,有供人行走的便道。许多孩子喜欢来这里跑来跑去地捉迷藏,但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里也算不上一处像样的景致。尽管景致欠佳,但这里却是一个人们竞相留影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一处网红打卡地。那时可没有手机,一般人的家里连照相机也是没有的。人们想照相便需要去照相馆,或者来大圆盘找照相的师傅拍照。
所以,照相生意是大圆盘处的主要经济产业,当然也有算卦的,但那不是主流,上不得台面。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这里常年有一匹枣红马供人骑乘拍照。这是一匹真正的马,马背上铺上一块深红色的金丝绒布,四周还缀着黄色的吊穗,就像锦旗一般。绒布上再加上马鞍,人往上一骑,那叫一个精神。
有一次过年,母亲叫哥哥领着我去那里拍照。哥哥专门换上那身新买的灰色套装,头上还戴了一顶鸭舌帽,拉着我便去了。到了那里,摄影师先把哥哥扶到了马上,哥哥双手抓着马鞍,好不威风。轮到抱我上去时,那马前后微微移动了一下,我一下子害怕得要死,说成啥也不上去了。无奈,哥哥只好单独照了一张。这照片需要等待四五天才能取回,等到拿到了照片,我看着哥哥那神气的样子便后悔当时为啥不再勇敢一点。
这照片现在还在我家的相册里放着,三十多年了,偶然翻出来看,我还会感到后悔。可见,当机会向你招手时,切莫轻易放弃,否则就要悔恨终身。又或者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圆盘的中间后来又安置了一条黑龙的石头雕像,坐落在高高的水泥台上。黑龙的嘴里连接着水管,每到节假日还会向外喷水。那段时间,来圆盘处照相的人就更多了。附近村里的人们来趟市区购物或者串亲戚,都要过来留张影的。
这黑龙后来又被搬到了黑龙洞的上方,至今还在那里。圆盘里又换成了代表峰峰“黑白灰”三大支柱产业的标志,后来又换来换去的,我都忘记是什么样子了。直到年前后,滏临大街扩路改造,大圆盘才被彻底拆除,变作了宽宽的马路。
No.2
游乐场
似乎有些跑题,但大圆盘再往南,下了那条大坡,路东便是人民公园了。我一直把大圆盘当做人民公园的一部分,所以,在这里就多说了几句。人民公园的门岗是一座低矮的水泥房子,外面是用小石子粘合而成的墙面。门岗旁是一座较高大的水泥门柱,也是同样的墙面。这一高一矮的造型,从外观看还是很协调的。大门则是用粗铁管焊成门框,里面是一根根竖着的细铁棍的那种。两扇大门中间就用一截铁链加一把锁头当门锁。这锁子在锁闭的状态下,把两扇大门一撑,便能从门缝里钻进去,所以只能算个摆设,主要还是门岗里的人来看着。
那时人民公园是要收门票的,票价好像是五毛钱。但早晨去里面锻炼身体是不用掏钱的,那时门岗的人还没醒,你到门口,用力一推,钻进去就行。当然,也许是门岗的人醒了也不愿多说,睁只眼闭只眼地行个方便,也算是为人民服务了。钻进大门我们一般就直奔右手侧而去,那里是放置游乐设施的地方。但所谓的游乐设施在现在看来简直要笑掉大牙。我最喜欢的是那座滑梯,用水泥做成大象的造型,大概三米的高度,梯面用的是水磨石材料。我们从大象屁股后面的台阶上去,进到大象的肚子里。上到顶端,便坐着梯面嗖地滑下,然后再来过,不厌其烦。有时候人少,我们就直接从滑梯处爬上去,再趴着滑下来。
童年虽然短暂,但也不知被这大象磨破了多少条裤子。除了滑梯,还有一座秋千,但那里总是有人,我又胆小,所以就很少去玩儿。
另外还有一座转椅,铁板制成的底面,上面焊着六七个铁座椅。这是纯人工动力的,需要有人在下面推着猛跑几步,再赶紧跳上去,这转椅便在中间支柱轴承“叽叽嘎嘎”的噪声中歪歪扭扭地转起来。坐在上面的人便闭住眼睛,感觉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头也顺着离心力往外偏,故做陶醉状。若是不想玩儿了就随时跳下去,下面等座位的小孩儿就赶紧蹦了上来,就像印度的火车,随上随下,都不用停站的。还有一处设施就是滚轮了,用一根根铁棍焊成圆柱形,上下两面用铁板焊接,中间连一根粗铁管,然后横放在带有轴承的支架之上。支架上方再焊上横长的一根铁管,玩儿的时候就用胳膊趴在这铁管上以固定身体,两脚踩着下面的滚轮快速地往后蹬。这滚轮可同时站立两人,两人同时在上面飞蹬,看谁的速度快。若是一人赶不上另一人的节奏便赶忙抬起双脚,用胳膊把身体吊挂在上面的铁管之上,这便是输了。这些就是人民公园里所有的游乐设施,在现在连方特都去腻了的孩子看来简直就是个笑话,但这些就是我们的童年时最高级的玩具。
它们虽然简陋,但却同样带给我们快乐;它们虽然经常歪斜卡顿,但我们却了解它们的每一个零件和机关,就像了解我们的童年伙伴一样!
No.3
动物园(1)
在“游乐场”玩累了,我们便去动物园看看那些“老朋友”们。动物区位于公园一进大门的北侧,就是现在枫林阁酒店的位置。
走上一条红砖铺设而成的大斜坡,映入眼帘的便是猴笼。里面都是最常见的猕猴,大大小小的有几十只。猴舍分上下两层,猴子们或扒着笼子,或顺着墙壁上的铁管爬上爬下,进进出出,十分灵活。动物笼子的外侧一米处设置着一排铁栏杆,防止游客靠近动物发生危险。但对于人们来说这栏杆形同虚设,那时候的人们都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公共场合的自我约束力也远不及现在的人们。我们经常翻过栏杆,用手里的花生和瓜子去投喂猴子。见到有食物,那猴王定要龇牙咧嘴地威吓一番。吓得那些近水楼台的猴子纷纷躲避,那几只怀里抱着小猴子的母猴更是赶紧逃得远远的,等到猴王享用完毕才敢下来。我们看不惯这猴王仗势欺人,总可怜那几只母猴,便靠近它们所在的方位想把食物送给它们。但是食物总会被别的猴子抢走,能落到母猴手里的几率是很小的。自然界就是这么残酷,即使被人类限制了自由,弱肉强食仍是它们不可回避的生存法则。有些成年人喜欢恶作剧,便把点燃的香烟递给猴子。猴子接过香烟便放到嘴里津津有味地抽起来,竟然也是吞云吐雾,动作熟练,可见这样的经历它们是见得多了,恐怕也早已染上了烟瘾。
挨着猴笼的是狼舍,一般情况下会有两头狼在里面走来走去,狼舍的空间较小,所以我总觉得它们走来走去是太憋闷了。它们的心情不好,我也很少靠近,只隔着栏杆看一会便到下一处。里面依次还有河狸,豪猪,虎皮鹦鹉,孔雀和狗熊的笼舍,人们最喜欢的是孔雀。雄孔雀的羽毛鲜艳亮丽,捡些树枝在它面前晃一晃,它便抖一抖尾羽开出美丽屏扇。但是,这里的孔雀少有尾羽开屏后是完整的,原因便是常有游客趁孔雀靠近笼子,伸手去猛地拽一根尾羽下来。一经得手便心满意足地举着美丽的孔雀羽毛到处炫耀。但当时的人们对此情景并没有违和感,觉得自然而然,甚至会对他的“好运”感到羡慕和赞叹。
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的公共意识和公园管理制度的欠缺造成的不良风气。这种现象在现今的社会中很少再发生了,现在的孩子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无法比拟的。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和硬件设施,还有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风气的整体提高。“仓禀足而识礼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No.4
银杏树
“动物园”的东头是一个圆形的月亮门,穿过这门,在向下的台阶旁有一颗高大的皂荚树。每到夏天,树冠上就结满了类似大豆角的皂荚。据说这皂荚是制作肥皂的原料,但怎么使用我们就不清楚了。
走下台阶,公园的主体情景和现在就没有太大的区别。南部是一片人工湖,两座小桥连接南北两岸,供人穿梭赏景。湖南岸就到了公园的边缘,北岸旁则是各种树木花草,休憩凉亭。其中有两棵老银杏树最引人注目。这两棵老银杏不知年岁几何,自我小的时候就感觉这么高大粗壮。每到深秋,便满树金黄,神采奕奕。那时候银杏树可是个稀有物种,除了人民公园里的这两棵,峰峰也就十三中门口还有两棵。所以,那时每当在书本上看到银杏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时,便为家乡的这四棵高大的银杏树感到莫名的骄傲。
▲小凉亭是那个年代的拍照打卡胜地
银杏树分雌雄,雌树会在夏天的时候结出银杏果,成熟后落到地上,外面包着绿色发红的肉质果皮,闻起来是臭的。听说有毒性,所以小的时候捡起来放到鼻子下面闻闻便会满脸嫌弃的丢掉,而手上却会留下那股臭味久久不散。经常看到有大妈们捡回银杏果,不知有何用途,后来知道,去皮处理后的果核叫白果,可入药,也是一道美味,长大后也常吃,口感也是很好的。四棵银杏树里只有人民公园的一棵会结果子,十三中门口的两棵是不会的,可见是雄树。
No.5
动物园(2)
公园的东部区域是有蹄类动物的展示区,这里饲养着骆驼,梅花鹿,麋鹿,马,野山羊,绵羊等动物。因为这些动物的体型较大,所以,关它们的笼舍也门口处的大了许多。每个都足有小半个篮球场大小,而且,笼舍都被挖深了一米左右,这样,人们看起来就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有很大的羊膻味,但我却并不讨厌这味道。我们最喜欢拔些青草喂梅花鹿,一来平日很少能见到鹿这种动物,二来觉得梅花鹿长得漂亮又干净,就喜欢与它们多亲近。那头老骆驼也是这里的明星,每次我们也要在它这里待上好久的。但是,它似乎是岁数太大了,总懒懒地躲在最里面的角落里不肯活动。驼峰上的毛也脱落了许多,不见它吃东西,嘴里却总在嚼个不停。后来知道这叫反刍,不仅骆驼,牛也有这个本领。山羊和马,驴等都是常见牲畜,我们就不怎么稀罕,只记得那羊圈里总是满地的羊粪蛋。笼舍的北面是一片花圃,园丁们在这里种植月季,鸡冠花,美人蕉等花卉,等它们长大些了就移植到外面的公园里。
再往里就是一排花房,平日里锁着门,并不对外开放。我知道里面有些屋子是饲养刚到来的动物,或给生病的动物看病用的。有一次不知听谁说里面关了一只金钱豹,哥哥便带着我来看。我们偷偷地溜到花房的房檐下,挨个房间的扒着窗户往里看。这些窗户玻璃都是带花纹磨砂的那种,所以只能拼命地把眼贴在窗扇的缝隙上往里看。里面的光线又暗,我又长得低矮,所以很是费劲。于是,就由哥哥去那里寻找,找到了再喊我来看。终于,在第五个屋子的窗户外发现了情况,哥哥赶紧招呼我。我踮着脚往里看,还是很吃力,哥哥就从后面把我抱起来。我把右眼贴在窗缝处,待眼睛适应了屋里的黑暗,陡然发现在最里面的墙角处卧着一头猛兽。窗缝太窄,只能看到身体的一小部分,黄色的皮毛上有黑色的圆形斑点。那尾巴还时不时地晃动一下,便从我眼前的缝隙处一扫而过。后来我学过了“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些成语,不禁感慨古人总结得既简练又生动。突然,这豹子低吼一声。这吼声低沉而有穿透力,虽然不是威吓的那种声音,却比狼狗咧嘴吓人时的吼声恐怖多了,直击人的心魄。哥哥也听到了,赶忙把我抱下来,放到地上,拉起我的手就拼命地往回跑。一直跑到梅花鹿的笼子旁我们才停下来,大口地喘气,然后面对面的大笑起来。就像虎口脱险,捡了一条命一样,感觉刺激又幸运。不知什么原因,这豹子始终没有在外面的笼舍展示过,我们也很快把它忘记了。这片区域后来成为了国泰花苑小区,环境很优美。
▲每当人民公园的睡莲盛开总有市民前来观赏
虽然曾经的人民公园消失了
但更多的属于人民群众的公园建立起来了
在鼓山之上、在滏阳河畔......
在北部新区一片片空旷的土地上
在各乡镇可利用的矿坑和渣堆上
都建成了美化家乡
绿化山水的“人民的公园”
这些公园设施完备且极具现代化气息
它们属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它们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在您的记忆中
还有关于人民公园的哪些记忆
还有哪些老照片
欢迎在留言区跟小编互动
或者通过“微观峰峰”后台
将您家中相册中的老照片发给我们哦
■编辑:穆慧莹
■文字:小秦同学
■图片:热心网友
■校对:张江波
■编审:张照松
■监制:张新玲
往期精彩回顾
原标题:《峰峰人忘不掉的童年,都在这个公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