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潮汕人冬至吃的鸭母捻,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鸭母捻属于潮州,没错,它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除了小吃外,鸭母捻也是潮汕的节日食俗之一,有点像汤圆,但它是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的,口感软糯软糯的;鸭母捻原名为糯米汤圆,后来改为鸭母捻。

为什么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呢?原来,鸭母捻的形状与众不同,它不像普通汤圆都是圆球状,而是被搓成椭圆形,状如鸭蛋,煮熟之后会缓缓浮出汤水面。当一颗颗鸭母捻争相浮起时,正如春日池塘中白毛母鸭成群戏水,见此情景,旧时潮汕名厨灵感一发,便想出了"鸭母捻"这个名称。

所以,鸭母捻其实跟跟母鸭子没有太大的关系。

鸭母捻分为有馅与无馅两大类,无馅的煮成咸汤甜汤皆宜,而有馅的多是甜味,因里面包的馅料就是甜料,一般有豆沙馅、芋泥馅、芝麻馅、水晶馅等等,水晶馅就是用潮汕地区特有的甜冬瓜丁制成。

鸭母捻的汤圆个头比普通的要大上一倍不止,饭碗盛入两三粒已是满满一碗,外形看上去像一颗颗椭圆鸭蛋,家乡话“鸭母卵”与“鸭母捻”谐音,故而得名。

还有一说,是因为煮熟的汤圆会浮在汤汁上,像一只只浮在池塘上游曳的大白鸭。还有人从“捻”字入手解释,捻等同于捏,就是用拇指和食指把糯米团捏下来,揉搓出汤圆的过程。

鸭母捻有多种馅(绿豆,红豆、芋泥),并且形状不一,有的呈圆,有的呈椭圆。关于鸭母捻名字的由来,现有两种解释,一为这种汤圆过去形状大如鸭蛋,鸭蛋潮州话又叫鸭母卵,故称为鸭母捻;二为这汤圆煮熟浮于水面,如白母鸭浮游于水面,故称为鸭母捻。

家乡流传一个关于傻子卖鸭母捻的笑话。傻子娘在家做好鸭母捻,唤傻子挑担子上街叫卖,定好价格是一元一碗两粒鸭母捻。傻子听教,沿途高声叫卖,“鸭母捻,一块钱两粒!”大家听闻,都拿钱过来购买,一块钱得一碗,碗里勺两粒鸭母捻。有一个食客食量大,走过来,拿出两块钱给傻子,说,“买两块钱。”傻子不懂算术,脑筋转不过来,只记得一块钱给两粒,不知道两块钱得勺几粒,恼羞成怒道,“一块钱两粒,两块钱不卖!”大家听后哄笑成一团,此后便用“一块钱两粒,两块钱不卖。”来形容那些不开窍不懂变通的人。

鸭母捻吃起来柔韧甜滑,细嚼慢咽,又感馅香粉糯。几经演化,如今的鸭母捻主角不是当中的汤圆,鸭母捻的个头越变越小,从鸭蛋变成了鸡蛋或乒乓球大小,反而是其配料出彩。一般售卖鸭母捻的店家常备十几种配料供顾客们选择,多的甚至可达数十种,譬如有芋头、栗子、眉豆、红枣、绿豆、花生、薏米、红豆、番薯、银耳、绿豆、白果、鹌鹑蛋等等。

之所以有这种变化,估计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鸭母捻从充饥饱肚的主要目的变化为休闲消闲的零食小吃,更为精致与小巧。

夏日炎炎之时,来一碗冰冻鸭母捻,会让你身心畅快;寒冬腊月之际,来一碗热腾腾的鸭母捻,能给你带去无限温暖。游走异乡,想一碗鸭母捻,会让你暂时放下思乡的痛与现实生活中的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