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献国
二杏
即苦杏仁、银杏仁,二者均有止咳平喘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称“二杏”,但由于出身不同,故临床使用有些差异。
苦杏仁
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
《本草拾遗》言其“利咽喉,去喉痹、痰唾、咳嗽、喉中热结生疮”。《珍珠囊药性赋》言其“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
《本草便读》言其““功专降气,气降则痰消嗽止。能润大肠,故大肠气秘者可用之”。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苦杏仁苷及脂肪油、蛋白质、各种游离氨基酸。尚含苦杏仁酶、苦杏仁苷酶、绿原酸、肌醇、苯甲醛、芳樟醇等。所含苦杏仁苷水解后可产生氢氰酸,有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并有抗癌作用。苦杏仁油对蛔虫、钩虫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且有润滑性通便作用。此外,苦杏仁苷有抗突变作用,所含蛋白质有抗炎、镇痛作用。
银杏仁
又名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成熟种仁。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有敛肺止咳,化痰定喘,止带缩尿之功。适用于哮喘痰嗽,带下,白浊,尿频,遗尿等。
《医学入门》言其“清肺胃浊气,化痰定喘,止咳”。《本草纲目》言其“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本草便读》言其“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蛋白质、脂肪、氢氰酸、维生素B2及多种氨基酸等,对结核杆菌、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提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对气管平滑肌有微弱的松弛作用。
本品所含的*酮、白果双*酮,对高胆固醇血症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磷脂,改善C/P比值,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
由此可知,二杏均入肺经,有止咳平喘之功,但苦杏仁味苦微温,长于降气,为治咳喘要药,可用于多种咳喘病证,兼能润肠通便,对咳喘兼肠燥便秘者尤宜。银杏仁苦涩而收,为敛肺定喘的代表药,为治喘咳痰多所常用,多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喘,兼能收涩止遗,对咳喘兼带下遗尿者尤佳。但二杏均含有氢氰酸,临床使用时不宜过量。苦杏仁以3~10克为宜,银杏仁以5~10克,或5~10枚为宜,以防中毒。
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1.三拗片(中成药):方由麻*、苦杏仁、甘草、生姜等组成。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7天一疗程。可宣肺解表。适用于风寒袭肺证,证见咳嗽声重,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急性支气管炎病情轻者见上述症候者。
2.三仁合剂(中成药):方由苦杏仁、豆蔻、薏苡仁、滑石、淡竹叶、姜半夏、通草、厚朴等组成。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次。可宣化畅中,清热利湿。适用于湿温初起,邪留气分,尚未化燥,暑温夹湿,头痛身重,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
3.百咳宁片(中成药):方由白果仁、青黛、平贝母等组成。口服,周岁以内一次2片;1~3岁一次3~4片,一日3次。可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4.银杏露(中成药):方由白果仁、蔊菜等组成。口服,一次10~15毫升 ,一日3~4次。可止咳,化痰,定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排痰不爽,久咳气喘。
5.杏仁粥:杏仁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杏仁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适用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
6.银杏仁粥:银杏仁5枚,大米克。将银杏仁择净,去壳取仁,与大米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服食,每日1剂。可敛肺平喘,收涩止带,适用于喘嗽痰多,白带,遗尿等。
基层风采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