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洑水河边14,白果树下 [复制链接]

1#

这是白果树下的故事

位于桃源县西,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与沅陵县的麻伊洑,楠木,茧芒交界,这里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是连接湘西的重要通渠,它就是现在的观音寺镇,由观音寺乡,三望坡乡,燕家坪乡合并而成。

在解放前,观音寺叫翠峰乡,三望坡叫甫竹乡,燕家坪叫阳谷乡。而观音寺是指座落在磨盘山的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远近闻名的寺庙。当地的人也习惯了叫观音寺,而翠峰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相传,明朝初年,有一支平南部队,平定了南方动乱的局面,社会得到了稳定,这支部队因为征战多年,也就在当地安居下来。其中,有一位功勋显赫的将*,名字叫陈仕亮,因得知自已的妻子儿女被元*杀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准备轻生之时,受到了一位得道高人的指点,他谢绝了朱元璋封赏的高官厚禄,来到了翠峰乡,被这个秀美的江南水乡所迷恋,并发现了磨盘山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他召集当时的四大家族姚何印苟的宗祠族长,要求他们出钱出力,他自也把皇帝赏赐的三千八百两白银奉献出来,俢建一座寺庙。

磨盘山也就是现在的雷劈岩向南延伸的一个山埂,其形状四平八稳,堪称龙脉脉象之首,民间传言,此地不同寻常,必受“千人朝,万人拜”。东面叫东堉,现在成了街道,西面是西堉,是一丘丘的水田。

站在白果树前观望,不远处是小溪,从由西向东流来,又从对面山脚向南方向流入不远处的洑水河,而用石板铺砌的千年古道,横跨小溪,架在小溪上的是两块长方形的巨形石块,每块长约两丈,宽三尺有余,厚一尺余,象这种石桥,在当地一带,多的很。在石桥的上方,是一个粮食碾,用水冲动水车,然后带动石碾,这种碾子,在大洑溪沿河两岸到处可见。现在,小溪看不到了,一幢幢楼房己经把它掩盖了,这种古老的文化遗产,也永久的消失了。

寺庙在俢建的过程中,请来的是各地有名气的能工巧匠,选材更是相当严格。小时候见到的砌墙体的青砖平整,大小如一,古朴典雅的青色,历尽无数风雨岁月,也不褪色。我们当时读书时,学校礼堂,是没有拆迁的寺庙大殿的一部分,每根柱头大小形状相似,木质坚硬,抱围都在六尺以上,立在刻有花纹重量约在千斤左右的埫墩上面,气势浑厚雄伟。还有几个埫墩放在那棵古老的银杏树下,作为我们一些少年同学的象棋对弈的场所。

历经三年多的俢建,终于在洪武六年,这座耗资巨大,设计巧妙,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的磨盘山观音寺圆满落成。从此以后,这里香火旺盛,名气也越来越大。

陈仕亮将*祖籍山东雨云县人,是陈友亮的族弟,生卒年月有待考证,据有年岁的老人讲,在寺庙东侧的一个阁楼里,供奉着陈仕亮的引身,在文革之前仍然保存完好。

陈仕亮的一个亲信,经过多年的寻访,得知陈将*母亲还尚在人世,这个时侯,寺庙也已竣工,便回家探母,并侍奉在母亲身边。洪武七年正月,其母病逝,他守孝三月后,便又来到了观音寺。

传说他从山东老家带了七升白果,经过他的精心培育,白果苗终于长出,其中一棵栽在观音寺庙堂的东侧,也不曾想到,这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已有六百多年了。我们在白果树下读书时,老师把这棵树作为一个应用题来让大家学习。当时树体的主干周长约7米,测量高度约39米。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在这座寺庙内设立“院小”,成为翠峰乡的第一所公立学校,历经几百年的宗教场所开始向文化教育中心转变。

一九五八年,为了扩建学校,听观音寺的知名人士李建文讲,寺内当时有保持完好的金身菩萨二百五十九尊,陆续迁至收子背观音寺,而寺庙房舍保留了一部分。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相当灵验的并且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菩萨,在熊熊的烈火中成为灰烬,化为乌有。李建文同我讲,这也是他这一生当中看到的最大的火焰,可想而知,几万斤干栎的樟树木头,同时燃烧,冲入云宵的火光肯定是另人惊叹的!

从观音寺下街的石板路,向北行走约百步,有二十多步自东向西的石级,石级约丈余宽,人群来往行走自如。上完石级,是一个宽敞的用石板铺垫的坪子,庙堂前有一个大门,大门两边是观音寺学校第二任校长周尚文先生写的一幅对联/p>

翠竹碧梧栖舞凤

峰绵山亘隐腾龙

关于这幅对联还有一个小故事,对联的上联原来是:翠竹碧梧停舞凤,李连方也一位很有才气的先生,把停,改成了栖。周尚文,李连方,张孔生在当时称为翠峰三才子,而张孔生年纪最小,却是吟诗作对的高手,在当时他创办的同乐班在远近一带,名气颇大。。张孔生三十岁生日的时候,几位才子在一起饮酒吟诗,留下了两句/p>

八洞神仙吾落后

半度花甲生在先

进入大门后,就是戏台,听观音寺的很多老人讲,这个戏台是很有讲究的,它的规格大小都很都有严格的要求。那些戏子从出角,到收戏,都符合角色出戏的步数的规格,不多一步,也不少一步。

银杏树的后面是山神土地,土地旁边有一株很有名气的牡丹花,年年盛开都很茂盛,每到牡丹盛开的时节,会有许多信士,来这里给牡丹上红,敬香。

进入观音寺,地面都是用一块一块的方形石片铺垫的,并呈现梯级式不断升高。一座座大殿构成宏伟壮观的景象,一樽樽精致的佛象摆设在这些殿内。

翠峰乡的北面,诸多山峰绵亘凸显,起伏跌宕,山色岱青,气势壮观奇妙,从东北方向一直延续至西南。弯弯曲曲的洑水河盘绕着,打开了山与山相连的缺口,不然的话,万阳山脉与丫柱山脉也是紧紧相连的。我幌然大悟,翠峰也并非指哪一座山峰,指抬眼就可望见的自东向西的九十九座山峰,延绵几十公里,把整个观音寺半包围着,形成一幅至臻完美的画卷。

THEEND

作者

唐春福,笔名东方万阳,60后,受你们这群文学爱好者的影响,出来凑热闹。

往期

梦中的小河,梦中的小路

编辑

岩盐

校稿

胡邹不胡诌

按语

唐春福

配图

山水观音山

封面

山水观音山

里翠峰植根于乡土

为乡土创作者提供网络文学创作品牌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