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枕头粽粑)
包粽粑、吃粽粑在汉族地区,基本上是端午节的习俗。然而在都庞岭一带的汉族人家里,春节包粽粑、吃粽粑却至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带的民间(如道县仙子脚镇的村庄里),认为粽粑是一种高贵的食物,象征着富裕丰收,不仅自己吃,而且当作招待客人的最好食物。
包粽粑、吃粽粑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至今都是家家户户在过年时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宁可不过年,也不能没粽粑”。
他们一般在腊月二十九晚上浸泡糯米,大年三十的白天把粽粑包好,晚上一边守岁,一边熬粽粑,新年第一餐早餐(大年初一的早餐)吃的食品,就是在“一夜连两岁”的守岁之夜熬熟出锅的粽粑。
粽粑是我国民间的传统美食,在大部分的农村是五月端午包粽粑吃粽粑的。但不管五月端午包粽粑,还是春节包粽粑,其包法都是大同小异的。
(三角粽粑)
包粽粑属于一种“家庭作战”。
包粽粑虽然不复杂,但包的过程比较长,花样也比较多,一般在过年前一个月就要开始准备原材料。包括糯米、杆草灰(将干稻草烧成的灰)、粽粑叶等。
糯米一般选用黏性大的“大糯米”。将干稻草烧成灰,并筛掉其中比较粗的颗粒,尽可能地把灰烬搓碎,调成碱砂水,趁热拌入未经淘洗过的糯米,用碱砂水洗浸糯米,让糯米充分吸收碱砂水。这是利用草木灰的碱性,来提升软糯的口感和清香。
将经过碱砂水洗浸的糯米滤干,然后用新鲜的粽粑叶(粽粑叶子最好要用新鲜的粽粑叶,一般在市场上选购那种叶形宽大结实、芬馨耐煮的粽粑叶子比较好)把糯米及馅心包裹成各种不同外型的“包”,就是粽子。
(三角粽粑)
包粽粑的时候,多数家庭喜欢在糯米里加馅心。馅心最简单的就加一点五香粉的一小块猪腰方肉;稍微讲究的还会加入板粟、红枣、蜜枣、绿豆、花生、莲子、白果、香菇、木耳、猪肉、板鸭(腊鸭)、鸡丝、腊小肠等。
糯米不但有碱砂、硼砂,还有花生油芝麻油拌过的。有一些家庭还喜欢在糯米里加饭豆。加了馅心的粽粑,吃的时候,当解开粽粑叶后就会闻到一股扑鼻的芳香,昧道鲜美,诱人食欲。
(粽粑的包法)
粽粑的形状多种多样,常常因人而异,正所谓“萝卜白菜,各人所爱”。常见的形状主要有三角粽、四角粽、三角长尾粽(小型的),巴掌长的圆筒粽、金字塔粽(中型的);大型的一般是枕头粽,轻则一二斤,重则五六斤。
包三角粽粑、四角粽粑的时候,一般是用纯糯米,不加其他的料,但也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加料。包枕头粽粑的时候,要将两片叶子叠在一起,叶背朝上,叶面朝下。一次舀入糯米和绿豆或花生(也可以不加绿豆或花生,纯糯米),放上一条猪小肠子或瘦肉,再覆盖一层糯米和绿豆。接着将叶子的两侧边缘往中间拢紧,叶柄和叶梢向下反折。最后用稻草横向匝上六道,在边缘处扭紧捋顺,稻草需提前泡过水,保持易于延展的柔韧性。当最后一圈稻草箍紧,整个粽粑的形状正好形似一个小孩睡觉用的枕头。
扎粽粑的草,多用稻草的禾稿心或结草绳用的滑草。用稻草扎粽粑的步骤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麻烦。如果粽粑叶扎的不够紧,煮的时候糯米就会散开,白费力气;如果扎的速度不够快,粽粑又不容易定型。
粽粑包好后一般放到凉水中浸泡一两个小时。糯米喝饱了水,糯米就会变得很松软。并且由于草木灰碱性的作用,可以更容易煮熟。另外,同时有助于消化,延长粽粑的保存时间。如果粽粑包的多,要煮上一天一夜才能熟透。
都庞岭一带民间熬粽粑,一般是把养猪熬潲用的大铁锅架在柴火上慢慢地熬。蒸汽氤氲而上,粽粑的香气随着蒸汽飘散。一家人围坐在火边,一边聊天守岁,一边时不时往柴火里丢几根木枝,火里发出噼啪的响声,热闹非凡。
粽粑熬好了马上就可以吃。对枕头粽粑,可利用扎在粽粑叶子上的稻草,将其切割成一块一块的,然后用茶油煎着吃或炸着吃,表面金*焦脆,过了油的绿豆沙,酷似咸蛋*,吃起来则是另一种香浓滋味。
(猜猜这是什么粽粑?)
农村人吃粽粑一般都比较喜欢吃热粽粑,特别是喜欢吃开锅粽粑,很少吃冷粽粑的。特别是不加馅的粽粑,包扎时米较松,煮的时间长,糯米几乎溶烂;含水分较多,鲜叶柔软如糕,色泽金*,淋上精炼的糖清,柔软光滑,清甜芳香又不腻喉,老少皆宜,令人回味无穷。
一家人要做粽粑,往往会喊几个亲朋好友来帮忙。男人们在一旁抽烟聊天,女人们围坐一圈,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熟练的包粽粑。小孩子好奇的围在周围,扯一扯粽粑叶,摸一摸糯米。
在农村人家里,包粽粑的手艺都是代代相传的,妈妈教给女儿,女儿又教给她的女儿。都庞岭下的道县一带被誉为天下谷源、中国始祖、神州陶本,具有悠久的稻作历史和丰富的糯食文化,就这样被一个粽粑将其包了进去,一脉相传,世代相续。
过年吃粽粑,让农村的年味变得更加古老、厚实而又高贵、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