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喝腊八粥了吗???腊八节,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节日,又到了!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家家户户都会熬制香浓的腊八粥,以示庆祝。
那么,这个古老节日的由来是什么呢?
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热点引擎计划#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古人意,岁终之月称“腊”,“腊”字的意义是“接”,寓意着新旧交替。在这一寒冷的冬日里,一家人围坐一团,享受着腊八粥带来的温暖,谈笑着过去的一年,期待着新一年的美好。从宋朝起,腊八粥就有记载于史书之上。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明《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不管怎么的做法都寓意着人们对团圆与幸福的期盼。人们相信腊八粥有温暖身体、健康长寿的功效。甚至在过去,有的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羊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有话说到:“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
人们将腊八节作为一个特殊的祭祀时刻,寄托的是古人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表达的是对安宁和吉祥的美好期望。这种对未来的祈愿,如同腊八粥的甜美滋味,深入人心。
在岁末交替之际,无论你是选择熬制传统的腊八粥,还是尝试一些新的庆祝方式,都请确保与家人共度这个美好的时刻。让我们一起享受腊八节的快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新的一年迎接新的美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