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儿子的自白任凭雨注,总有天晴时 [复制链接]

1#

1北京的银杏树

十一月的北京街头,灰头土脸的。风呼啸着专往人的脖子里钻,冷漠而且冰凉。满街的银杏树在寒风中抖落一身叶子,金黄瞬间便铺满了灰暗的地面。落下来的“白果”被路人踩得稀黏,发出一股淡淡的臭味。

银杏树

下了地铁,我背着包,拖着行李箱走在前面,娘则神情紧张,远远的在后面蹒跚而行。我不敢回头,只怕憋了许久的泪水涌出来。

从拔牙“拍片”发现肿物到赴省城济南检查,再到北京住院手术,姐姐带着娘已经奔波了一周,各种检查令娘筋疲力竭。她也不问,只是不断从儿女貌似淡然的神情与只言片语中捕捉自己患病轻重缓急的信息,猜测病情的严重程度。总是念叨着,我从来没做过亏心事,不会得“不好”的病的。我知道,其实她的内心的那根弦早已绷得紧紧的了。

荷花

讷于言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娘或明或暗地询问,只好含糊其辞或者干脆听而不闻。但又怎么隐藏得住呢?一个接一个的检查本身就令人精神紧张,何况同病房还有刚做完手术,触目惊心的病友。

幸好检查结果非常乐观,与我始终坚信的看法一致。这令众多亲人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希望之火又重新燃烧起来。但这病终归是拖得久了,一场手术还是避免不了,伤疼还得承受——用医生的话说,这就是代价。我不知道上天为什么要让娘承受如此痛苦的代价!如果有上天,又怎么忍心让一个生怕别人吃亏、唯恐自己占便宜,行好一辈子的七十岁老人去承受这种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2有文化的娘

娘识字不多,在儿女心中却是有“文化”的人。何为“文化”?不一定学的知识多就是有文化。在我眼中,坚韧、明事理、懂得尊重别人、处处为别人考虑就是有文化。这种“文化”是家风无声的传承,是任何说教都难以替代的。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我和姐姐虽然没有大“出息”,但用娘的话来说,总算都没“学瞎”。

沙漏

与妻子结婚之后,多少年来,虽然我们一家三口不和父母一起住,但每天回家吃饭似乎已经成为了例行的习惯。我早已习惯了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躺,玩手机、看电视,饭来伸手的生活。老娘绞尽脑汁为我们做各种可口的饭菜。我们却觉得这是“应该”的。这个世界上谁“应该”对你好呢?没有那么多应该吧!

夕阳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娘的步履开始蹒跚,目光不再灵动,她吃饭不再敢吃硬的,额头的白发用再好的染发剂也难以掩饰……

其实她的病来得并不突然,是我们做儿女的不上心。人类一辈辈的传承,总是父母为子女付出的多,子女为父母付出的少。父母的这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纯净的爱!是没有掺杂任何杂质的爱!反过来,做子女的能不能做到这些呢?

人总是盼望自己坚强,也总是表现出坚强。在住院的这些日子里,娘的坚强令人感动。乐观的天性令她表现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但我知道,这也许是做给我和姐姐看的。就是生病,她也不想给子女造成压力……这就是娘!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村妇女,一个伟大的不能再伟大的我的母亲!

3坚强的战士

手术时间终于到了,娘“乐呵呵”地走进手术室。

向日葵

隔着手术室的门,看得出娘一脸的严峻。谁能不紧张呢!娘故作轻松,我也故作轻松。签字的时候,我强忍泪水,在一张张白口黑牙的通知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此时此刻,母亲的安危似乎就掌握在我的笔下。下笔有千斤重,左右百般难!这一次,我的签字不再潇洒,我的笔下不再轻盈。作为儿子,为了娘,我本该承担起这千斤重担。

出了手术室,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喷涌而出!我,娘最钟爱、最信任的儿子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啊!

希望

原定6个小时的手术延长到了9个小时!手术外的亲属早已急得坐立难安。我实在坐不住,只好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一遍遍的从复苏室的小窗往里张望。医生似乎也意识到家属“心焦木烂”的心情,急匆匆的出来说:等急了吧?挺好的!只是老年人血管比较难接……

接着就是在复苏室漫长的一夜……早晨见到娘的时候,还不能说话的她,眼光中透出见到亲人的欣慰与渴望。我无法想象复苏室的一夜娘忍受了多少寂寞与痛楚。但那些,我不再去想,我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对父亲说,手术把病带走了,以后就一天好起一天了!

大树

病房里的娘坚强得像个战士。医生护士都说,没见过这么配合的病人。其实只有我知道,这才是娘。她迁就别人一辈子,就是有苦她也会咽到肚子里。等娘稍微好些,她连比划带说的告诉我,手术前你舅来看我,我忍住了没哭……说完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没有说话,只是悄悄转过了头。

以前感觉不到,现在想想,父母健在是儿女多大的福分啊!我总是想象,六十岁还能承欢膝下,四世同堂。这次娘的病令我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让我重新去思考自己身上的责任。

彩虹

我们都是乐观的人。病痛不可怕,擦干眼泪,还得坚强地面对未来!乌鸦尚知反哺,作为子女,爹娘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是该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了。

非洲有句谚语:任凭雨注,总有天晴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