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穷得只吃得起海鲜了,还不能实现海鲜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眼下是吃海鲜的最佳时节,现捕现捞的鱼虾新鲜肥美、口感一流,来北海旅游的人们有福了。现在猪牛肉昂贵,青菜也越来越高端,而虾蟹活鱼反而价格亲民。在北海,10元钱能买一大盘生蚝,或者好几只鲍鱼,所以总有人调侃自己”穷得只吃得起海鲜了“。

的确,现在一谈收入焦虑,大家就会拿食物做比照,什么车厘子自由啊、香椿自由、猪肉自由等等,但没听谁说”海鲜自由“的。仿佛海鲜真的已经不属于食物中的奢侈品了。

然而,你以为自己只要不差钱,就真的可以实现”海鲜自由“吗?呵呵,等来年5月伏季休渔,海鲜身价大涨还吃不着新鲜的,你的自由就会被禁渔令撂在岸上。

而你必须心甘情愿接受这一刻的不自由,下一季才吃得上好鱼好虾,才自由得起来。

原来“时间就是金钱”是这个意思啊!

丹麦的NOMA餐厅,曾连年称霸全球最佳餐厅榜NO.1,主打海鲜料理。前几年到处快闪,直到前年2月才回到哥本哈根重新开放预订。

这家餐厅非常难订。以年为例,仅40个座位,每周开放三四天,提前几个月就要申请——最要紧的是,海鲜限时供应,只有半年的时间提供SeafoodSeason菜单,6月底变成VegetableSeason(吃草),10月又变成GameForestSeason(鸡鸭鹅)。

几年前胖丸去北欧旅行,试过订NOMA,以失败告终。不甘心!去年,胖丸几乎为了吃NOMA特地二刷北欧。但一忙忙过了海鲜季,胖丸又没兴趣再在NOMA身上耗时间了。VegetableSeason预约开启之际,NOMA给胖丸发来邮件,说了一通环保大道理,最后盛情表示,未来三个月,欢迎到丹麦……吃草。

你说在我一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广西人眼里,有比花几千块钱吃一顿草,并且需要为此排半年队,还要飞大半个地球跑去兑现……更傻的事吗?

鸡鸭鹅吸引力也一般。同样的道理,我一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广西人,丁当鸡它不香吗?拿柴火煮煮白切,不逊于任何一家米其林。

胖丸拔草NOMA时,北海就处于休渔期,与哥本哈根一样,海鲜过季了。与海鲜几乎同时过季的,还有香椿。

胖丸当时几乎每周都要吃一次香椿,生怕它过季,但真不是很好买。有一天在南宁最神奇的市场——号称”什么都有卖“的官塘买了一把,配上靓到流油的海鸭蛋,企图炫耀一番“自由”。结果炒好一口咬下去……香椿太老了,感觉不是很自由。

其实在买那把香椿前一周,官塘阿姆已经提醒过我,说今年的香椿“最多还能吃一周”。你看,官塘就是这么高级,对自由的尺度拿捏得精准无误。

每年春天,大家嚷嚷着要实现”车厘子自由“,不久后改嚷嚷”香椿自由“,而当车厘子与香椿相继过气,“自由”又该换季了,下一波不知要找谁来刷流量。我嚼着茶梗一般磨牙的老香椿,只能感叹“自由”是真的贵。

价格的高低只是相对论。以前在大连念书,应季樱桃能低至四元一斤,而五根香蕉却要八块钱,我一个广西人,抱着一盆车厘子吃到眩晕,却好奢望能在东北实现香蕉自由。

我们最缺的根本不是买菜钱,而是时间,时间才是自由的绊脚石。“想几时吃几时吃”的自由,比“想买多少买多少”贵得多。所谓“自由”,贵在“限时供应”、“错过等一年”的稀缺感。

这种稀缺感存在于很多地方,不只是吃的。比如日本的樱花,北欧的极光,泰国的斯米兰岛,法国的博若莱酒,中国的双11。回头说到海鲜,还好北部湾的休渔期只有三个多月,多熬几个就撑过去了。而且,不能出海的日子,在北海也还是吃得到海鲜的,没那么平靓正而已。

倒是北海另外一款“季节限定”食物——鸡屎藤糖水,特别有雕刻时光的仪式感。

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人们摘回“鸡屎藤”这种植物的叶子(其实叫“鸡矢藤”,只是因为有股奇异的味道,被叫这么”接地气“的名字),将叶子捣碎,与糯米粉混合,做成粑仔(北海话叫“籺”)。

广东人和海南人也吃鸡屎藤,有时直接吃粑仔,不煮糖水。我甚至见过”鸡屎藤面条“,不知什么滋味。胖丸在北海体验的吃法比较精致:将籺切成条,煮成糖水,当下午茶或者宵夜,慢条斯理边吃边聊天,好得意。

传统的北海人家都自己做,没条件做也可以去菜市买鸡屎藤籺回家煮。再不济,直接杀到街头巷尾的糖水店,来一碗现成的,仪式感也不差。北海的糖水店,有的是固定菜单,上面印着”鸡屎藤“,但如果季节不对,未必有得吃。

也有一些糖水店,菜单上不列鸡屎藤,而一旦到了供应季,就会贴出一张纸皮,上面是手写的“鸡屎藤”三个字。广西人都知道,餐馆里这种手写菜单都不一般。比如南宁的粉店,夏天临时贴一张“干捞上市”,冬天撤下来换一张“粉利上市”。

鸡屎藤糖水,味道是有一点重口,但我没觉得那是“鸡屎味”,明明只是土涩土涩的草根味呀。各种传说中的功效比如祛湿止痛、消肿驱虫,偶尔吃那么几口也体会不到。甚至卖相都不好看,像一坨中年发福的荞麦面。

就糖水本身而言,鸡屎藤并不比鸡蛋板栗白果、香芋西米露更吸引我。它甚至都不如香芋西米露单价高。糖水店里如果香芋西米卖6元,鸡屎藤5元就能拿下。

但一想到它是“季节限定”,是“自由”……真香!

这是一款非常oldschool的糖水,感觉具有申遗潜质。它跟壮族的五色糯米饭特别像。都限定于清明、“三月三”前后,都是糯米与特定的植物“有染”。

Oldschool的东西最怕失传。手艺失传,自由没了载体,如同被灭霸打了响指,化成灰烬。以今时今日的生活方式估量,做鸡屎藤糖水的手艺,那是说没就没。而五色糯米饭这种炫技的活儿更不用说,很多长辈做了一辈子,还年复一年地在研究怎样把叶子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让黑色更黑,红色更红,黄色更黄,紫色更紫,白色也更香。

市面上却出现用色素(而不是天然植物)染色做成的工业速成五色饭,色彩过度饱和而失真,看上去像朋友圈里过度修图的“照骗”。长此以往,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没人愿意再呕心沥血去摘叶子、捣叶子、泡米、煮水。

不太忙碌的周末,胖丸如果在南宁,很喜欢专程跋涉到蒲庙吃一碗生榨粉。有一家店生意特别好,名气也大,我经常去。起初只是觉得它好吃,后来听一个内行友仔科普,我才知道他家粉真正出众的地方在哪里。

友仔说,据他所知,那家粉店坚持用稻草灰发酵,属于自然漂白,现在已经没多少人知道这项工艺了,都直接泡米发酵。“没人愿意传承,太辛苦了。要凌晨三点起床,靠经验做温控湿控,冬天更痛苦。”友仔说,省了这道工序,可以五点起床,依然辛苦。

每次我在社交网络上晒蒲庙生榨粉,评论区就被扔一地柠檬。大部分是妒火中烧的友仔友女,他们对我这种吃粉不带他/她、吃完还晒出来的非人道行为表示愤怒。也有零星少数,讲的是——

“好得闲哦,跑那么远去吃一碗粉。”

“好奢侈哦,跑那么远去吃一碗粉。”

“好自由哦,跑那么远去吃一碗粉。”

不知该怎么回复。但我认为挥霍这些时间,特别正义,这就是我的”生榨自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