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话说银杏内酯技术篇 [复制链接]

1#
甘肃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05/5902644.html

银杏制剂一直是心脑血管类药物的宠儿,前有舒血宁,后有金纳多,都在市场上有抢眼的表现。银杏内酯是近年来市场上的大热门,成都百裕的银杏内酯注射液较早上市,康缘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紧跟其后,这两个品种都是以中药5类获批上市。

百裕和康缘招商的热度还未消退,广州新花城和誉衡的银杏内酯B注射液估计也将在今明两年内上市,而后者将以化药1类的身份登场。很多朋友一直在询问关于银杏内酯这类品种的情况,今天就从药品的药理药性谈起。(之后,还有银杏内酯的市场篇)

药品

银杏内酯注射液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银杏内酯B注射液

适应症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塞)恢复期淤血阻络症,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等。

脑梗死(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的治疗,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等

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用于治疗血栓、急性胰腺炎和心血管疾病等。(网上资料,并非公司公布)

注册分类

中药5类

中药5类

化药1类

有效成分和含量

白果内酯48%,银杏内酯A,B占比46%,银杏内酯B的含量约为34%

银杏内酯ABK占比95%以上,需冷链保存

银杏内酯B,注册所需含量理论是99%以上,但目前见到的资料记载是95-97%

规格

每支装2ml(含萜类内酯10mg)

每支装5毫升(含银杏二萜内酯25毫克)

未知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一次5支(10ml,50mg)换算出来银杏内酯确实是25mg左右

一次1支,一日一次。纯银杏内酯25mg

预测只需要10-15mg。因为是纯银杏内酯B,所以含量是跟前两个品种相当

上市时间

.11

-

生产商

成都百裕

江苏康缘

广州新花城誉衡药业

日用金额

单支-,

~0元/天

~0元/天

有可能超0,理论上原材料成本合成纯化成本比康缘的高

医保

可能先进入地方医保,价格上有很大的降价空间,降价后可能进入全国医保

点评

从使用上来看,单支价格是不贵,问题是单次治疗费用是单价的五倍。

比百裕有了更大的改进,但从药物的角度来说,理论上,银杏内酯B的含量在50%-60%左右,尚未有具体数据支持。分离去除了白果内酯。

成本必然比中药提取物高很多,但考虑到药效和适应症相似,价格上不得不与其他两个相似,至少会与康缘的接近,可能影响利润。

来源:云端医药信息,转载请注明!莫刷下限掉人品!

看完上表,无论是两个已经上市的中药品种还是呼之欲出的化药品种,共同关键词都是银杏、内酯。那么具体区别就是:到底是哪个内酯

来源:《银杏内酯B前药设计﹑合成及脑靶向性研究》P3

很明显,几个银杏内酯的结构非常接近,跟白果内酯很不一样。常理上,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的功能和靶点会很不一样。

目前,炒作的最厉害的,就是银杏内酯的所谓靶点效应,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的拮抗作用。PAF被认为在血栓的形成中有聚集血小板的作用(血栓形成的一个步骤,不见得PAF的作用是充分非必要就是了),但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炎症inflammatory的调节者。

缺血性脑梗简单说就是某种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血栓堵塞了血管,没有供血最大的问题就是引起缺氧,人缺氧会憋死,组织器官也一样,如果因为血流过小或者被栓堵塞引起缺氧,脑部会慢慢坏死。而炎症反应会在急性坏死之后,引发二次损伤,使得破坏加剧扩大。并且,非常不幸的是,这样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所以那些植物人突然复活啊,中风后瘫了有完全痊愈之类的例子其实是非常非常非常罕见的小概率事件。

那么推断起来就是PAF成了一个关键

A:如果能阻断PAF--可能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恢复供血?减轻损害?或者是

B:缺血损伤/坏死--引发炎症反应--拮抗PAF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脑梗后的二次损伤。

生理功能上的最主要区别:银杏内酯A、B、C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一种脂分子)拮抗剂,其中银杏内酯B的作用最强,其次是银杏内酯A,而白果内酯的PFA拮抗作用较弱,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而银杏内酯A和B作为PAF拮抗剂的能力上,从体外数据看A约为B的1/3。那么直观的推断

C:就是银杏内酯B越多越好

A/B+C的结论就是哪个品种含有银杏内酯B多,就能更好的治疗/减轻脑梗的损伤。

大家拍手,推导完成,可以收工了。

且慢,仔细再看看,所有的假设都是建立在PAF在脑梗的损伤中起到核心的大大地坏的作用。事实真的如此吗?很遗憾,如同心梗一样,脑梗也是一个成因非常复杂的一个连锁的破坏反应。所谓的PAF的激活与脑梗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未明的,只是在脑梗普遍存在PAF高的情况。而PAF最明确的作用是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它对血小板凝集也是有作用的,基于这两点被进一步引申到对血栓脑梗心梗的治疗可能。那么实际上抢救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就是恢复血供。所以有很多溶栓抗凝甚至是手术等方法,PAF似乎对直接恢复血供没太大的贡献了。

如果单纯是为了开发PAF拮抗剂,完全有其他的结构设计从而更容易实现化学合成。事实上学术界也已经报道过一些PAF的拮抗肌,如BN(1),LAU-()。不过除了中国学术圈,国外对这个小朋友很冷淡。并且,所有的factor因子都是对应一个receptor受体的,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没了只要坑在,还能继续填萝卜,从这个意义上坑可能更重要,所以大家对坑,PAFR,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