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铁雄关从头越毕节脱贫,从五子登科
TUhjnbcbe - 2023/7/29 21:16:00
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http://m.39.net/pf/a_6515551.html
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http://m.39.net/pf/a_6515551.html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毛泽东写于年的《忆秦娥·娄山关》。

娄山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就在这里,毛泽东指挥红*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毕节,堪称贵州脱贫攻坚的“娄山关”。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乌江源头乌蒙山区,既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地区,又是我国典型的岩溶山区。全地区8个县,.86万人口,至今仍有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是贵州省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这是年6月6日人民日报二版刊登的文章内容。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确保到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而就在年,毕节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5万人,占全省的23.4%。

年,我国岩溶地区的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试验区在毕节地区建立。当地根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总结多年来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教训,制定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坡地铺毯子,大田种谷子,山下抓票子”的“五子登科”治理生态环境方案,摸索出了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的新路子。

进入新时代,毕节因地制宜,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交通先行”“生态夯基”“产业兴民”“科教扶智”“民生聚力”的新“五子”,坚决攻下脱贫攻坚的“娄山关”,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再“登科”。

交通先行:寻找脱贫攻坚的“锁钥”

“纳威赫,去不得!”

为什么去不得?当地人坦言,因为纳雍、威宁、赫章三个县之前是有名的穷困,而且道路不通,只能靠山吃山。

“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一首民谣,道尽毕节人曾经的无奈和辛酸。地处乌蒙山区腹地,毕节“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壁立千仞的高山“锁”住了前进的脚步,许多地方仍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毕节,也因为“穷”出了名。

连峰际天,飞鸟不通。困局如何破?先修路!

几经摸索,毕节将交通先行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打隧道、架桥梁、通高铁,高速路穿过层层大山,缩短了县与县之间的距离;天堑变通途,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山乡面貌因路发生巨变。

回望史诗般的开路历程,毕节人说——

只有亲身驶过蜿蜒的贵毕公路,才能读懂这条“节衣缩食”也要修通的“志气路”。

只有亲身经过通村到户的“组组通”,才能读懂工地上日夜兼程赶工期的灯火。

只有亲身到过悬崖峭壁上的“挂壁公路”,才能读懂村民“一锤一凿”里的执著。

沿着“挂壁公路”来到贵州省赫章县白果镇石板河村,流动商贩搭载着新鲜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走村串户地播放着大喇叭叫卖,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各类生活物资。

“以前从村里走到镇上,只能翻越大山、趟过深沟,走羊肠小道,需要5个多小时,运输物品全靠‘人背马驮’,日子过得难。”村民*起发回忆道。

石板河村村委会主任唐仁文道出了“心酸事”:年村里老人过八十大寿,家属外出买菜时,马匹失足跌入悬崖让宴会冷清散场;村里的一名孕妇难产,将她捆在滑竿上翻山越岭6个小时,才到达乡镇卫生院,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孩子去读书,中午只能自带土豆充饥,上学路上荆棘丛生、危险遍布……

时间久了,村民对路的渴望,变得愈加迫切。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村民们毅然决定凿出一条“出山路”。县里挤出财*资金,“每年挤出一点,就支持一点”。年夏天,历经多天,石板河村的“挂壁公路”修成,一条长余米的出山路,将村子到镇上的“距离”由5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

随着“挂壁公路”的通车,石板河村村民的生活打开新天地。昔日与世隔绝的小乡村,也因“挂壁公路”而名声大噪。

“以往村民去远一点的地方,通常都是‘早上出去天不亮,晚上回家月亮上’,没有路的日子真是太苦了;现在是‘村村通’‘组组通’,家家户户都有‘连心路’。”赫章县交通运输局副主任熊健说,赫章交通已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

赫章交通的变化,只是毕节市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

年12月,杭瑞高速遵义至毕节段正式通车,标志着毕节结束了“零高速”的历史。

年6月,飞雄机场建成通航,搭建起毕节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的“空中走廊”。

年12月,成贵高铁建成通车,毕节迈入高铁时代,形成了大进大出的“铁公机”立体交通格局。

“去时天不亮,来时月亮上。上学时,回到县里已经没有了公交车,就和同伴打着手电筒一路走回去,整整一夜才到家。现在,开车几小时就可以回趟赫章。”在贵阳工作的王勤感慨说。

风驰电掣的高铁从贵阳北站驶出,从鸭池河特大桥驶过,四方来客走进毕节。沿着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毕”货走出了大山。

从交通闭塞到外通内联,纵横交错的道路犹如血管一样,打通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缩短时空距离,补齐发展短板,助推毕节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生态夯基:两条“底线”都要守住

站在赫章县海雀村观景台远眺,满眼是一望无际的绿色。30多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海雀村“种下青山得金山”的生动实践。

年,一份内参惊动了中南海。

“4口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海雀村“苦甲天下”的现状引起了*中央、国务院的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铁雄关从头越毕节脱贫,从五子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