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俗称“腊八”,
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
一岁之末为“腊”,
意为新旧交替,
辞旧迎新。
岁终之月称“腊”,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通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以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但是不管天气怎么寒冷,
到了腊八这一天,
对“年”的期盼就越来越浓烈了!
年俗烟火味
最抚凡人心
在重视节庆的天津人心中
“腊八”一直被视作农历新年的“前奏”
俗话说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喝腊八粥、腌腊八蒜……
许多人家自此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为什么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一天,
除了食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外
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习俗?
腊八节的来历
古代先民在岁末之时猎取野兽祭祀祖先,拜敬百神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冀避灾迎祥,天下太平。
据史料记载,在夏朝这种祭祀活动被称为“嘉平”,在商朝称为“清祀”,在周朝叫做“腊祭”。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制定新历法,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举行腊祭的那一天称“腊日”,并当做节日来过,但当时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到汉代以后才固定在这一天,传统的腊八节由此诞生。
除祭祀之外,传统腊八民俗中祛病、驱邪等习俗,也暗合了春节辞旧迎新的主题。由于其主旨与春节相通,时间又与春节临近,故而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腊八节的习俗
食腊八粥
就腊八节来说,几乎所有习俗都是围绕喝腊八粥进行。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腊八腊八,冻掉下巴”,但是民间广为流传,只要在这天早晨喝了腊八粥,就会一冬天不冻手脚。
虽然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但天津人的腊八粥可以说最为讲究,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来,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在老天津卫,一直有腊八赊粥这个老例儿,但不是赊腊八粥。腊八粥是自己家人喝,赊给别人的是豆粥,也叫腊八豆。腊八这天,天还没亮,各家就起来熬豆粥或秫米粥。胡同里的小孩儿们不分男女凑在一块儿,怀揣自备的瓷碗儿,四五点就在胡同里串走,只要发现哪家房顶烟囱冒烧柴火的烟,就一边跑一边唱“烟喽!烟喽!”,“烟喽!烟喽!”童声嘹亮。
到那家门口,就改成唱“缘喽!缘喽!”只要那家煮了“秫米粥”、“腊八豆”,主人就一定会开门给孩子们盛粥盛豆,并且也要唱“缘了,缘了!”意思是通过赊粥,人与人结缘。孩子们就说“结缘,结缘”,然后喝着热乎乎的“腊八豆”、“秫米粥”,虽然没有红糖,也感觉甜丝丝的,别提多高兴啦!接完这家,又去接那家,直到吃得小肚子都鼓起来。
泡腊八蒜
除了现做现吃的腊八粥,泡腊八蒜也是很重要风俗。尤其对于天津人民来说,这个习俗格外重要。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后来家家泡腊八蒜,也是为了算算自己家今年,究竟怎么过。
腊八这一天,家里长辈会找来小桌小椅,让小孩围坐下帮忙剥紫皮蒜。再找来小瓷坛、玻璃瓶,放进清水洗过的蒜,倒上米醋,然后封好口,放在较暖的地方。到除夕启瓶开封,醋变辣了,蒜也变成翡翠绿色,不但好看,而且好吃。饺子蘸醋,想着都馋人。
凿腊八冰
康熙《大兴县志》载:“十二月八日,先期凿冰,纳窖中。”早年间,每年三九以后,都城各处修窖存冰,以铁锥打冰,一方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到了来年夏天入伏的时候皇帝颁冰给群臣。当时人还把苹果等水果藏在冰窖里,入春拿到市场上售卖。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冰箱,再也不需要藏冰了。冰这种东西再也不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过去取冰的地点也多半都改成了冰场,供普通市民冬季娱乐休闲。
在喜迎新春的日子里
小编祝大家
诸事“粥”全
来源:“天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