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坝大洞到底有多少出口?出口又在那里?洞中有多少支洞,在那个位置?白果坝大洞里面到底有多少景点,该起什么名字?白果坝大洞到底在地下绵延多少公里路,空间有多大?白果坝大洞内部构造的地图如何来绘制?……这一系列问题都在折磨着我的神经!
白果坝大洞除了与街西头的獠牙坑相通外,还与坟堂坪的一个洞,与黑石槽的一个洞,与龙坪的一个洞,与龙潭司的一个洞……等多个洞相通。传说过去有许多人都曾从这些洞口入到白果坝大洞来过。但徐了獠牙坑这个洞与白果坝大洞是往来不断外,其它的几个洞都只是传说,真的还未见到一个身边的人走通过。
为了寻找到下一个相同的洞口,我曾多次入白果坝大洞探索,但都收效甚微。特别是通往龙坪那个洞,传说有人从那个洞入,走白果坝大洞出,到白果坝街上来赶场,比走外面的路到白果坝来要近许多!
龙坪现在在搞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我想要是开通了两洞的旅游线路,通过洞穴这个通道、把两地旅游资源连接起来共同打造,一定会让现有的旅游资源在规格档次上升级不少。从白果坝大洞找寻不到通往龙坪那个洞的路,我又与自己的铁杆洞迷洪其顺到龙坪的那个洞往回寻找,但还是失望而归!
寻找新洞口,实际是探险!每一次进去往前探寻,都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一个闪失,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二次探访腊烛泡,我在洞里摔了一跤,在洞底的岩石打了一个翻身,将右边肋骨咯伤,连续痛了个多月,晚上睡觉都不敢向右侧身睡。还有一次,因跌跤、将两个大脚拇指弄伤,其指甲被全部坏死,半年多后才长出新指甲。
每次进洞去,遇到崖壁阻拦,六七十度的崖壁还敢攀爬,而八九十度崖壁,因没有绳索等攀爬工具,就只有望而却步。遇到深沟大壑,地下河湖,我们既不能凌空飞度,也不敢涉水犯险。
更要命的是,我们带的饮水干粮照明工具总是有限,尤其是照明工具最要命!在洞里没有饮水,没有食物都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但没有照明工具,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我们带的这些,最多只能在洞里坚持个一二十个小时,时间再长了就无法保证我们的安全返回。而白果坝大洞里面的路线偏偏很长,一二十个小时根本就走不到源头!
实践告诉我们,蛮干不行!一厢情愿不行!必须要有专业的探险科考人员,带专业的设备,如攀爬工具,泅渡工具,测绘仪器,照明工具,摄像仪器等。除此以外,还要有包括后勤保障,救援保障等在内的各种准备,才能进行科学考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要想一蹴而就!要食宿都在洞里,连续作战,不断向前探索寻找才行。
有多少个出口?每一个出口具体在那里?线路状况如何?平坦吗?宽敞吗?有多少沟壑悬崖河湖等险阻?沿途景物如何?距白果坝大洞有多远?所有这一切都要一一搞清楚。
大洞内部有多少支洞?每个支洞有多长多远,自那儿进,从哪儿出?支洞里面的结构怎么样?有多少看点。就我目前掌握的情况:自大洞进去百多米后,在马鞍山转弯处有一个支洞,俗称叫花子洞。
从叫花子洞下去后,又分出三个支洞,我只到过其中的腊烛泡(在笔者《探访腊烛泡》一文中介绍过里面的景致),另两个支洞都是深沟大壑、没敢去。
到大沙坝后又分出一个支洞,这个支洞通往白果坝街道西头的獠牙坑,走的人最多,是当年逃票看电影的最佳去处。
过图文天堂后,前往银子堡下千丘田的路上有一个支洞,洞里面有凯旋柱等景观,再往前是深壑,壑底有流水声,越过深壑后又是什么样的世界呢?我们再没敢往前了。
到大厅后,在白玉石礅的小桥下,又有一个支洞,在这个支洞里绕一圈后,又会从另一个支洞里回到主洞来。到大厅顶部新发现的一个支洞,里面的构造非常神奇壮美,是值得去探索打造的。
给大洞里面所有的景点命名编号拍照制成档案,这个工作量也非常大。不给景点拍照、编号、命名,我们是无法对外人,对游客进行讲解介绍的。
但没有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技术,拍出的照片无法反映原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我们现在所到之地,所发现的景观,我们已经在里面试了好多回,其景物非常好看,但用手机一拍出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效果非常差,再好看的东西,拍出来的照片都不过如此,与原物的美仑美奂之悬殊太大。而编号,命名的工作就更没有搞了。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就是绘图!要有一张能反应大洞内部构造的图纸。把出口,支洞,景物,线路,地形一一标出来。游客一看图纸,就能知道往那里去、线路怎样?沿途能看到一些什么景物。
对大洞内部构造进行全面的科学考察后,对发现的各个出口,各个支洞,各条线路,以及沿途各个景观要绘制出图纸,然后请专家进行设计,搞出一套立体式,全方位的开发规划出来,再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