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冰心怀念母亲沈从文闻腊八粥便咽唾沫你的
TUhjnbcbe - 2023/9/6 21:18: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www.bdfyy999.com/m/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图片:白继开

在重视节庆的老北京人眼中

“腊八”一直被视作农历新年的“前奏”

喝腊八粥、腌腊八蒜……

许多人家自此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为何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一天,除了食腊八粥之外

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习俗?

今日腊八

我们打开喇叭

为您播报

腊八节的来历

古代先民在岁末之时猎取野兽祭祀祖先,拜敬百神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冀避灾迎祥,天下太平。

据史料记载,在夏朝这种祭祀活动被称为“嘉平”,在商朝称为“清祀”,在周朝叫做“腊祭”。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制定新历法,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举行腊祭的那一天称“腊日”,并当做节日来过,但当时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到汉代以后才固定在这一天,传统的腊八节由此诞生。

除祭祀之外,传统腊八民俗中祛病、驱邪等习俗,也暗合了春节辞旧迎新的主题。由于其主旨与春节相通,时间又与春节临近,故而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腊八节的习俗

食腊八粥

腊八节这天要喝腊八粥,煮粥布施众人,较流行的说法是纪念佛祖的彻悟和得道,也有“纪念岳飞”和“朱元璋御赐”之说。

明朝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说:“宛俗以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杂玉米并诸果煮粥相馈送。”腊八节从寺庙扩展到民间;从明朝皇帝在腊八日向文武百官赏赐宫内煮的“腊八御粥”,到清朝在雍和宫用大铜锅煮腊八粥,无论是供佛、赐文武百官,,还是施舍给百姓,都是为了祈盼上苍保佑,祥瑞盛世,国泰民安。

虽然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但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

民间煮粥要用各色米豆(*米、白米、江米、小米、红江豆),加上菱角、芡实、枣、栗、莲子等,腊月初七夜里就开始煮,到腊八天亮的时候,粥里各种米豆就煮烂了,粥也煮好了,再撒上染成红色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作为点缀。

煮好的粥并非自己独享,要先给祖先、神佛供上,然后配上腌白菜等小菜于中午之前馈赠亲友。据说腌白菜是否美味,预示着送粥之家的盛衰。连家里饲养的一干猫犬鸡雏也都喂给腊八粥喝。

腌腊八蒜

腊八蒜也叫腊八醋,做法十分简单。民间往往在腊八这一天取小坛罐倒入醋,再把蒜剥好洗净,浸泡到醋里,封而藏之,等到除夕之日(一说正月初)取食,彼时蒜青翠可爱,醋的酸味渗入蒜里,蒜的辣味也浸到醋里,十分美味,是下饭就菜的好选择。

凿腊八冰

藏冰凿冰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二之日(指周历二月。即夏历十二月。)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康熙《大兴县志》载:“十二月八日,先期凿冰,纳窖中。”清代震钧撰《天咫偶闻》:“都城内外,如地安门外火神庙后,德胜门外西,阜成门外北,宣武门外西,崇文门外东,朝阳门外南,皆有冰窖,以岁十二月藏冰,来岁入伏颁冰。”

每年三九以后,都城各处修窖存冰,以铁锥打冰,一方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到了来年夏天入伏的时候皇帝颁冰给群臣。当时人还把苹果等水果藏在冰窖里,入春拿到市场上售卖。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冰箱,再也不需要藏冰了。冰这种东西再也不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过去取冰的地点也多半都改成了冰场,供普通市民娱乐休闲。

腊八节的记忆

关于腊八节,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记忆。而在名家笔下,也出现了许多喝腊八粥的场景,笔端中流淌着他们无限的情怀。今日腊八,不妨让我们也一起品一品文人们“熬”的那碗粥。

沈从文的腊八粥:

闻到香味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沈从文在《腊八粥》一文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多了,它会起锅巴……”

在这篇文章中,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冰心的腊八粥:

蕴含对母亲最深的怀念

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字字珠玑,贴切恰当。

老舍的腊八粥:

粥里有各种豆像“农业展览会”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这样写道: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品读此文,老北京人过腊八的热闹场景,便浮现于眼前。

梁实秋的腊八粥:

祈求团圆家家熬粥送亲友

梁实秋在《粥》中写道:

“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的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

“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

“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自从丧乱,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兴致未减,材料难求,因陋就简,虚应故事而已。”

腊八节的内涵,在梁实秋笔下是祈求团圆的心愿。

王蒙的腊八粥:

兼收并蓄来者不拒是粥中之王

王蒙在《我爱喝稀粥》中写道: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北方农村普遍熬制的“腊八粥”,窃以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谚曰:“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腊八粥。

“腊八粥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称*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鸡头米薏仁米高粮米赤豆芸豆绿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枣大枣葡萄干瓜果脯杏杜莲子以及其他等等,均融汇于一锅之中,敖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

来源:北京日报综合北京市方志馆、工人日报、文艺星青年

监制:王然、王祎

编辑:姜晶晶、张力

流程编辑:王宏伟

1
查看完整版本: 冰心怀念母亲沈从文闻腊八粥便咽唾沫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