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腊八节,你所不知道的传说和习俗
TUhjnbcbe - 2023/9/15 20:34:00

导语: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由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历史

自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把腊八节定为佛祖成道日。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提起“腊八”,还要从释迦牟尼说起。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世间众生罹受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便放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6年的苦行修炼,于腊月初八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功。这样,“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传说佛祖修道成功后,身心非常疲惫。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谁知沐浴后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这时牧女苏耶妲将他拉上岸,并给他一碗用米、粟等熬成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佛门弟子将粥视为救苦之良药,每年腊月初八,在寺庙熬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这样腊八粥就成了“佛粥”“福寿粥”“福德粥”。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我国,“腊八”这一天,寺院熬粥供佛,谓之“腊八粥”。

腊八粥起源

至于“腊八粥”的起源,在我国民间还有许多传说,最广为流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吃腊八粥的故事。传说朱元璋家境贫寒,自幼给地主老财放牛。有一次他挖到一个老鼠洞,发现洞里有许多杂粮,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等。朱元璋支起火来,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粥。他觉得这顿粥的滋味比什么都香。后来他做了皇帝,就叫御膳房用杂粮熬了一锅甜粥,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所以就叫“腊八粥”。

今天人们所食的“腊八粥”,多以糯米、赤小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白果、松子、胡萝卜等为原料,具有健脾、开胃、补气、益肾的功效,成为“腊八节”的必备保健食品。

旧时吃“腊八粥”是为了驱*邪、逐瘟疫、庆丰收、讨吉利。有的地方,还将腊八粥涂到果树上,以期果树茂盛。俗语云:“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还有的地方,不但大人、小孩吃“腊八粥”,就连猫儿、狗儿也吃,求其无灾无疾,平安无事。“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现在腊八粥不仅仅是在腊月吃,将其做成方便食品,不仅保存的时间长,而且不变味,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

传说典故

赤豆打*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人相信迷信,害怕*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作祟。这些恶*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怀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朱元璋故事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的特殊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习俗

祭祀

古代祭祀的对象有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

腊八粥

据说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最后,来段民间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1
查看完整版本: 腊八节,你所不知道的传说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