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治方法技术
TUhjnbcbe - 2023/10/7 16:53:00

果桑既可作为水果栽培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又能以叶养蚕开展综合利用,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发展前景广阔,在春末夏初的4—5月上市,桑果酸甜可口、味道鲜美,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保健功能。伴随着果桑产业的发展,果桑菌核病的危害也逐年加重,降低了桑果的产量与品质,严重影响了果桑的经济效益,生产上务必引起重视,积极进行防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治方法技术。

一、危害症状 果桑菌核病又名白果病,有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3种。以肥大性菌核病危害为主,主要危害桑葚,被害果实形态肿大,内部空虚,病果后期变白易脱落,不能食用,严重时整个枝条甚至全株桑果发病,导致绝收。

二、发生规律果桑菌核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随气流传播引起初次侵染。病果落地腐烂后菌核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病原。染病花果与健康花果接触,可造成再次侵染。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病害重。地势低洼、栽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树龄老化的果桑园发病重。上一年发病轻微的果桑园,如不及时进行清园和防治,病情会逐年加重。果桑花期遇到阴雨温暖天气菌核病传播很快,容易暴发成灾。

三、综合防治技术1.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并重”为防治原则。防治方法要求安全、有效、经济、适用,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2.农业防治 合理建园:尽量避免在低洼地、通风不良的地块栽植。减小栽植密度,每亩定植株左右。行向应顺风,培养中高干树形,改善桑园通风透光条件。注意排水降湿,园内外沟系保持畅通,做到雨停田干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清园翻耕:冬季适当剪梢并剪除细弱枝、下垂枝、病枯枝,及时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冬季要特别重视桑园翻耕工作,深翻土壤可将部分菌核深埋土中,使菌核不能正常萌发。没有冬耕的必须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一次春耕,耕深10厘米以上。采果结束后,结合施肥再翻耕一次,埋压菌核或在桑树发芽前用地膜全园覆盖,防止病原菌出土。

清除病果:及时清除树上和掉落到地上的病果,运至园外集中深埋或烧毁,防止来年再侵染,这是有效控制病情蔓延的重要措施。3.化学防治 土壤消毒:当上年菌核病发生严重时,可对土壤进行消毒。冬季清园后,用0.8∶0.8∶的波尔多液或1~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80~倍液喷洒地面。当气温达15℃左右、子囊盘开始出土时,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公斤拌湿润的细土10~15公斤全园撒土,可有效抑制菌核的萌发,防治效果较好。

药剂防治:选择高效低毒、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的农药,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菌核净、乙烯菌核利、腐霉利等药剂。掌握好用药关键时期,应在早春初蕾期及时用上述药剂细致、均匀地喷洒枝、叶和花序,如果不重视前期用药,在桑果发育期发病则防治效果不理想。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分别连续用药3~4次,每次间隔5~7天。以上几种药剂应交替使用,且不可随意提高用药浓度,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可以在药液中加入广谱低毒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等,兼防害虫。注意采果前15~20天必须停用农药,确保桑果无农药残留。

一、品种搭配种植:目前我国南方主要种植无核大十,品种单一,一旦得病,几乎全*覆没。应适当搭配种植一些北方品种,如红果2号,,白玉王等,这些品种抗菌核病的能力较强,既延长了桑果供应期,又可避免爆发菌核病时导致的毁灭性打击。

二、农业防治措施:1.开沟降湿。园内外沟系畅通,做到雨停田干,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繁殖机会。2.翻耕清园。冬季及时清除园内的枯枝败叶,并及时烧毁;翻耕除草,埋压菌核。3.剪枝增光。冬末春初及时整剪枯枝弱枝,使桑园通风透光,杀灭病原菌,同时可增加枝条间的距离,避免果实相互碰伤,感染病菌。4.满园覆膜。在果桑开花前,用地膜满园覆盖,切断子囊孢子传播途径,还可以防治杂草滋生,保墒洁园,增加地温,提早桑果上市期。

三、化学防治措施:要求及早施药,防治彻底。第一次用药在3月20日前后桑芽萌动前一星期,用高锰酸钾倍液对树体枝条和地面全面喷施。第二次在3月底桑芽刚萌动时,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0倍液对树体和地面全面喷洒。以后交替使用菌核净、多菌灵、托布津或速克灵、百菌清等抗菌剂,间隔7~8天喷一次,共喷3~4次,直到已有部分桑果由青变红时停喷。期间如遇阴雨天,也要在雨停树枝已干时立即施药。摘果前15天停止喷药。发现病果应及时摘除,带出园外深埋。这样预防之后,果桑菌核病的发病率可以控制在3%以内,或者更低,达到丰产要求。

1
查看完整版本: 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治方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