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君
图/忆君忆然
隐于太湖东山岛的岭下村,也隐着一棵两千多年银杏树,尽管它是苏州遗存至今最为古老银杏树,也是江苏最古老的两棵老银杏之一,但它一直就以这样的姿态大隐了两千个春秋的轮回。
至于它是如何在五百年前见证唐伯虎初恋的,不妨让我们先来了解这棵神奇的不知做过多少次“月老”的老银杏。
这株颇具苍茫气韵的雄性古银杏,可谓历尽沧桑而尽览姑苏千古气象,虽遭遇三次惨烈的雷击而燃去大半部分身躯,仍没减去多少弥散在它周身的悠然霸气。
这种幽着的霸气,还在于即使残留不过以前四分之一的不规则怪状树干,也还有着近四米的腰围身板。尽管它剩下的近乎是一层二十到四五十公分厚的树皮状态,甚至还朽出了千疮百孔,但构成的枝叶却也密密匝匝,十足的“老当益壮”和“树残志坚”的伟岸之态。
就是这已几乎一块板材似的树身,无一处不是其累累相迭的憾人斑痕,无一处不是其肌体所极力展示的顽强底劲与坚韧不拔的气质所在。人们只消凝视一会,便会有恍惚间的一种浓缩于肌体上的好似奇异纹身的图卷展现。
因而可以说,这一爿树干的每一个独具的疤结,每一片个性的起伏,每一处不同肌理的不同色泽和不同附着的存在,都在细细彰显着它依然神奇地挺立于此的不朽精气,和阅尽千年岁月的不凡经历。而在底部萌出的一些并不粗硕的枝桠,则婉约地添补上这种精气与经历的个中神采。
故而,这种由独特形态与视觉构成的图腾所在,一直被村民视为“神树”,并为之建起小庙,供香奉烛,以期庇佑。
这棵树下,无论它的冠幅经历过怎样的由大到小、由密而疏的过程,一直是村民喜欢聚集的地方。从围拢在它身边的几块光滑了的大青石上,便可一知它的“人气”所在。
由于老树的根部萌生出二十多根新枝,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当地果农就在这些新枝上嫁接了一些雌枝,如今年产白果两三百斤左右,而滋味自是别具其中。
据往来与此的村民介绍说,这株古银杏所在的岭下村以前叫做“北望”,两千五百年前古吴国为防止越国偷袭,在太湖前线设立南、北两个“瞭望哨”,村子才得此名。正因该村的历史悠久,才有了如此古老的树木。
这棵西汉时期就已茁壮成长的银杏树,在吴侬软语和太湖的烟淼中,极为低调地足足美够了极富吴韵汉风品质的千古姿色,不仅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驻足,也惹得曾居于东山的明朝正德年间宰相王鏊弟子唐伯虎的几度拜访。
剖解一些史料,便可抽丝剥茧出这样的一则不被人们所知晓的久隐于东山历史的“东山情愫”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唐伯虎,乃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一生没少与东山的山水作伴,也没少与同是王鏊弟子的师友们相交,尤其与师妹王素兰之间的情丝,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状态,而这个王素兰,其实就是唐伯虎心底印迹中那个真正的“秋香”。
唐伯虎像唐伯虎与王素兰那次在蕙和堂相遇的一见钟情,发生于他18岁来到东山而拜在王鏊门下的那个时段。当时王鏊长女王素兰正值十六岁,样貌甚为淑雅,体态也很出众,加上过人的聪慧与活泼的性情,惹得唐伯虎一见之下便不能自控地启动了情窦。而在书画方面也是有着才情的王素兰,对早有耳闻的才俊唐伯虎,也是一睹之下便不由难以抑制的爱慕之态,继而大起胆邀唐伯虎共游王府后花园,或嬉闹,或斗诗,好不开心。
由此相互递增的情愫,使得他们在后来的交往中不仅悄悄去过相邻的月亮湾造访时下有着七百年寿的老樟树,还偷偷拜访过相距不远的岭下村当时已是一千五百年的银杏树。两个都想以大树作为“月老”的青春男女,非常喜欢这棵气象不凡的古银杏以及长着很是特别的蝴蝶状叶子,尤其唐伯虎,竟从银杏的叶子中看出了对应着身边可爱女子的美人倩影,因而更加深刻了铭凿于心的情愫。
然而,这时的唐伯虎不过苏州城内小商人家的子弟,如此的家境自然无法与王家论及婚姻门第,彼此的爱慕只能是权且的深藏于相互的一次次授课之暇的外人看似随意的交往。唐伯虎立志考取功名,发愤前程,以期明媒正娶王素兰。谁知他科举屡次受挫,加上恃才傲世又难与人谐,使得生活一直处于拮据的窘状,对于萦绕于心的“东山情愫”,只能强隐在心灵深处。
王鏊像在婚姻大事皆由父母做主的时代,作为王府千金的王素兰,尽管施尽拖延之术也实难拗过家人的安排。
适逢王鏊喜得次子的满月之日,一心试图扭转命运的唐伯虎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启程赶至庆贺,而心中所惦当然是想借此与王素兰有个共叙相思之苦的机会,怎料,他却得到了王素兰已于三年前嫁给西山徐缙的消息。
惆怅不已的唐伯虎,失*落魄般转悠在东山。他常常流连在岭下村的银杏树下,久久不能离去,以致秉烛相伴……弄得其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在看到脱了形的唐伯虎时,都不得其解,哪想得到一向率意不拘的唐伯虎居然也有着如此的不舍心结。
之后,怀才不遇的唐伯虎忽一日在触及了由此的情结与梦境的心绪中,抒写下闻名于世的《美人对月》诗作:
斜髻娇娥夜卧迟。
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
说与青天明月知。
诗中由此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既是静夜幽思,亦是美人伤景,那种能说而难说、可说而不得说的无奈与委屈的种种思绪,对于唐伯虎真个是好一番愁字滋味在心头,充分表现出唐伯虎之于王素兰的无以言说的悲惋凄凉之无奈。
之后,唐伯虎每每前往东山拜见老师,少不了会来探望这棵见证过他恋情的老银杏,或可这样来说,因了这采千年春秋之灵气、聚天地乾坤之灵性的古银杏滋养,蕴积了唐伯虎名扬天下的无限才情。
至于被王阳明誉为“完人”的王鏊是否知晓唐伯虎与自己女儿的恋情,以致是否成心拆散了他们,这似乎很难说明白。但能明白的是,无论唐伯虎怎样解读,都没影响其对老师的恭敬。在王鏊晚年之时,唐伯虎还由衷赠联道:“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作者简介
忆君,擅长花鸟画,长期致力银杏文化艺术研究,寻访过国内外数百棵千年以上古银杏,因其银杏画专题开创性创作,被众多媒体称为“银杏圣手”、“中国银杏画第一人”、“中国银杏画最主要代表人物”、“中国银杏画领*人物”,是现今中国首个既从事银杏文化弘扬,又致力银杏专题创作,并广泛研考古银杏的前行者。
注:本文不得转载,若有所用,须注明出处与作者。
#你的旅行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