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毕节,黄云翻飞。
一切,都得从那场造城运动说起,大约年左右,地处乌蒙山深处的毕节开始了扩城。
这场“运动”,又是以碧阳大道的修建为标志的。那年,毕节曾经引以为荣的贵毕路毕节出城段被挖毁,机器日夜轰鸣,老旧的水泥路面被挖机掀起,两排成行的冬青树被掀翻。
三年后,人们看到,一条笔直、双向六车道的碧阳大道,从大方交界处,一直延伸到毕节主城区,两侧耸立的,是棵棵高大的银杏树。后来,不仅碧阳大道,毕节城区、以至许多县城的重要街道,几乎都出现了银杏树。
就这样,建一路,种一路,路一建成,树已“参天”。从始至终,在黄叶下散步的人群中,关于树的非议不曾间断。
有人疑惑,是什么,让地处贫瘠之地的毕节,树长得那么快,路一建成,树就有桶口那么粗。
有人抱怨,这些树长得实在太丑,一到冬天树叶落尽,千篇一律的枝型,像五根手指——抓天无路。
有人嫌弃,这些树实在太“臭”了。一袭黄叶,满身白果。当这些果子掉地上时,散发的恶臭让行人避之不及;满地果油和树叶,更是让清洁工伤透老脑筋。
当这些树摇曳着着欢喜与忧愁时,在离毕节城区80公里,一个叫雨冲的地方,世界最大的银杏树群,风姿绰约、黄叶如约而至。
也许,继花海之后,黄叶会毕节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