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在你的时光里,可有这样一座小镇
TUhjnbcbe - 2024/10/1 16:32:00

在你的记忆里,可有这样一座小镇?那里依山傍水,有最繁华的集市,可以买到心爱的零嘴儿、衣服和玩具;有最热闹的庙会,逢年过节张灯结彩,爆竹声声,人山人海;有学校,有医院,有邮局,有饭店……有你特别喜欢的地方,也有不那么喜欢的地方。你在那里出生、长大,然后离开,一步一回头。因为那里,保留着属于你的时光。

在你的旅途中,可有这样一座小镇?那里或静谧,或喧嚣。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或坐车,或乘船,或走路,手捧相机或奶茶,优哉游哉地徜徉在小巷里,去名人故居“打卡”,去寻常宅院“串门”,去大饭店或路边摊,吃一碗最贵或最便宜的面,兴味盎然。因为那里,记录着属于别人的、不一样的时光。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其实,旅行,也是从自己忘不掉的时光走进别人忘不掉的时光。

今日“大雪”,我们一起走进浙江西塘、安徽三河和黄池、吉林乌拉街、江西瑶里、四川洛带、重庆涞滩、广东沙湾、广西侨港、山东岱崮、天津下营、青海日月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去寻访那些属于我们或别人的“特色”时光。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

活着的美丽梦境

文叶艳莉

“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的这一美誉,闻之已久。西塘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有“吴根越角”之称,唐宋时形成村镇,元时形成集镇,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说它是千年古镇,不假。那么,“活着”两字,是实是虚?一路风尘,从浙南赶到浙北的嘉善西塘,已是下午四点了。

有人说,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别具魅力,而西塘正是这活着的往事。况正值薄暮,适合怀想。这样的西塘,这样的时刻,刚刚好。

层层叠叠的老房子在流水两边肩挨肩地排列开来,没有现代建筑杂乱地跳出,刺痛你的眼睛。见过不少老街,大多断裂而破碎,让人生出勉为其难的凄凉。这里的古色古香却不然,它是流畅的、完整的、自然的、健康的,惬意得让人无言。白色的墙,黑色的瓦,在自然河流与历史河流的浸渍里,褪去了初生时的火气,呈现出一种柔和的充满古意的色泽。高脊尖檐勾勒出抑扬顿挫的线条。屋舍不高,多为两层,小巧玲珑,俯着身子向土地,向流水。这样的尺度使人与土地、流水是那么接近,那么亲切,有着现代高楼大厦所没有的“地气”。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尺度,这样的尺度是谦和的、纯朴的。同样显示人性化的,是延绵数里的烟雨长廊。廊棚从家家户户的门外挑出,连成一片,覆盖着西塘的主要街道,把古镇和古镇人的生活连成一个整体。下雨天不带伞在古镇行走,也不会湿了一根头发。烈日炎炎的时候,廊棚则提供一路荫凉。廊棚中还设有靠背长凳,走得累了,可以倚凳小憩。西塘人就这样把一份善良、一份温暖物化成这带屋顶的街道。走在悠长的廊棚里,体会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心意,不觉醉了。

醉人的还有小桥流水,还有小桥流水中的生活。河水清澈饱满、柔软轻盈,是一幅流动的宣纸,把两岸的景致画入怀抱。石驳岸里镶嵌着一个个石河埠,是伸向河中的一段段琴键,弹奏着生活的乐章:浣衣、洗菜、淘米、剖鱼、谈笑……鳞次栉比的屋宇间,一条条窄弄像是五线谱,人走着,就变成了谱中的一个音符。直的梁桥,弯的拱桥,大大小小,长长短短,高高低低,使视觉空间变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诗人画家追求的意境在这里已是生活的一项基本内容。黄昏的太阳如一只橙红的橘子倒映在水中,成对称的两个,衬着绿盈盈的树,水岸云天结为一体,美得让人呆住。时光的流逝,竟可以有这么美丽的形式。

信步行来,不时会与一些有趣有品的事物相遇。行到送子来凤桥,会为桥的别致与故事吸引。桥顶有棚,中有镂空花墙相隔,行人可各走一边。怎么走,可有讲究。古人认为,南为阳,北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送子来凤桥的南面成阶梯状,北面成斜坡状。男子走台阶,步步高升;女子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桥名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传说建桥时,有一美丽的大鸟飞来,桥边有一户人家恰好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人皆以为天降祥瑞,故取名“送子来凤桥”。如今,隔墙已成为有情人留言的所在。行于桥上,一边看墙上诸如“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人生路上有良人相伴”“牵着你的手走过我的世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暖暖情话,一边看隔墙花窗框出一幅又一幅水乡画卷,那一份缱绻风流,让人荡漾。

西塘条弄堂中最出名的石皮弄,走着走着也就遇上了。两幢住宅间高耸的山墙夹峙出一条最宽不过1米的窄弄,天空成了窄窄的一道,于是有了一个美名西塘“一线天”。石皮,说的是用以铺地的石板之薄,石薄如皮,故名。石板下为下水道,下雨天弄内亦不积水。悠长悠长的小巷,最适合想象,想象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梦一般地飘过。

走着走着,不觉就走入了一些如桐村雅居般古朴的小院。有着雅致花园和典雅厅堂的桐村雅居,还有风雅的主人。主人擅长剪纸,楼上陈列着他历年发表的作品。他的书法也是一绝,可以写反字。只见他用毛笔蘸水,往青砖地上写去,片刻间一幅“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的反字联文已在眼前轻舞飞扬。书美文美,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在空气中氤氲开来。

氤氲开来的,还有夜凉和暮色。两岸的红灯笼已次第点亮。在临水的一围美人靠上择个位置坐下,一边餐着饭菜,一边餐着秀色。沉沉的黑暗把白日里繁杂的线条块面全都删减,只留下简洁轮廓里结实的黑色块面,光色全集中在那一串串红灯笼上。大片大片的黑,一点一点的红,黑与红互相生发,黑的更黑,红的更红,那种神秘与妩媚,迷人极了。小桥静静地横在河水中间,桥上游人往来,不知我们成了他们的风景,还是他们成了我们的风景。此情此景,真如梦寐。

是的,西塘是一个美丽的梦境,一个活着的梦境。在现实中活得没有梦的时候,不妨到西塘来入梦,在梦中沉醉一回,柔软一回,把自己开成一朵妩媚的莲。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

水镇流年

文彭道德

艳阳高照,午后的三河古镇静谧、古朴、庄重。

我们一行首先来到了南街89米长的古街游览,古街仍然是青石板的路面,高低不平的青石板光滑明亮,记载着三河走过的沧桑岁月。街市的房舍是格子门,骑山墙,雕梁画栋,飞檐走角,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街道宽至3米,两侧店房商铺鳞次栉比,下午游客不多,商铺生意也较冷清,有几位妇女围坐在一起制作当地特产羽毛扇。古街静静的,犹如一位安详沉默的老者伫立在那,只偶尔听到几声狗吠。我漫步在悠长的古街上,细细品读这水乡古镇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

被誉为“安徽周庄”的肥西县三河古镇位于巢湖之畔,古称“鹊渚”“鹊岸”,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古镇因穿镇或绕镇而过的杭埠河、丰乐河、南河三河而得名。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三河以便捷的水上交通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是商家云集之所,享有“装不尽的双河,买不尽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小南京”“小上海”等美誉。

水是古镇的命脉。水多了,桥也便多了。三河的桥数量众多,别具一格,有望月桥、双龙桥、国公桥、鹊渚廊桥等。一座修建于民国时期的“三县桥”,彰显了这里“一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的特殊地理位置。

由望湖阁向南有一条“一人小巷”,中间只能容一个人穿过。它虽然没有黄山“一线天”那样惊险,却让游客感受到另一番滋味。小巷只有半米宽,巷子两边的垣墙却有四五米高,据说是古时候的防火专用通道。沿“一人巷”走到尽头往左拐,推开一扇黑色大门,这便是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旧居了。杨振宁3岁时随父母由庐州迁居于此,在三河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代。正门口的橱窗里存放着杨振宁的两张珍贵照片,分别是他4岁时在镇上的三县桥和15岁时为躲避战乱客居到此时拍摄的。后屋两间厢房里还摆放着杨振宁用过的书桌等家什,真实地记录了其在三河生活的那段时光。

经过双龙桥,就到了太平天国时建的砖石城墙。当时,太平军攻入三河时无城墙,守将蓝成春就指挥士兵和老百姓花了一个月时间,沿穿镇而过的杭埠河北岸建起宽约米、长约米的砖石城墙。从城墙残存部分来看,当时没有统一型号的砖石,只能用房屋砖头和青石垒建而成。

拾级而上,城墙上彩旗招展,古炮台中间摆放着一台锈迹斑斑的铁炮,游客争相抱着大炮照相留念。目睹那台铁炮,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太平军和三河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大败湘军悍将李续宾,创下著名的“三河大捷”的英雄壮举。

来三河旅游,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当地特色菜肴。漫步古镇街头,只见华灯初上,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路边的炸米饺、炸臭豆腐干、菱角粥、米粉肉、三河特味鸭子等小吃各有风味,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驻足品尝。三河土菜远近闻名,在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南来北往的商人把各地厨艺带到这里,与当地菜肴取长补短,融合成水乡风味。据史料记载,年夏天,日军侵占三河仅86天,就被抗日军民赶跑了,三河变成了一个安全岛,合肥、芜湖、南京等沦陷区的7万居民潮水般涌入这里,给三河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光是饭店就开了多家。

夜晚,小南河两岸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沿岸而建的土菜馆生意十分红火,游客一边喝着三河糯米酒、品尝着地道土菜,一边欣赏古镇迷人的夜景,流连忘返。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天下客家第一镇

文施崇伟

寻找青春的记忆,那些旧时光里藏着太多青涩的回味。透明的光穿过岁月的墙,直射在新铺的石板路上。风很轻,轻得吹不开挡住隐秘故事的那层薄纸。身为一个客家遗民,在这里把乡愁唤起。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春天的桃花,是洛带的香;初夏的水蜜桃,是洛带的甜。古镇85%以上属客家人,是四川客家聚集区,有“天下客家第一镇”的美誉。

走进洛带古镇,那幢收藏着韶华的木楼戏台,似曾相识。我,似乎想来此寻找家园。但终归也是过客,或者游人。游来,再游走……

古镇很古,名字的由来便可知它古的程度。相传蜀后主刘禅常来此游玩,玩得疯狂时,把身上的玉带也落在古井,此地由此得名“落带”,后来因谐音,逐渐演变成“洛带”。

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从长江迁移至龙泉山麓,聚落成洛带古镇。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分明而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禹王宫、南华宫、万寿宫等各地各乡的会馆,构成了乡族一体的独立空间,发挥着“迎神庥,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的功用。它们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所谓“一街”,由上街和下街串起,宽约8米,长约米,东高西低。街衢两边纵横交错着“七巷”,分别为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江西会馆巷、柴市巷、马槽堰巷和糠市巷。

南华宫,供奉着广东人信奉的“南华真人”,是广东移民的大家园。这是洛带的标志性建筑,原汁原味的“清砖清瓦”。几百年的建筑了,挺立在街头还是尽显雄伟。古墙、雕梁、庭院、题刻,艺术气息浓郁。门楣题写“历史的缩影,艺术的荟萃”。

禹王宫,因雕刻精美而最引人注目,由湖广移民于清乾隆十一年(年)捐资修建。山墙上,波浪起伏,动感十足。灰黑的墙体上,雕刻的龙仿佛在风云间腾飞。禹王,治水之王。禹王宫对于水的处理别具匠心。宫内天井看不到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雨,即使街上洪水漫延,天井里的水也不会淌流,堪称奇迹。

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四合院里搭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万寿宫外万年台,以前是客家人过节欢庆的舞台,至今还常有欢天喜地的表演。

古镇街头至今保留着一座“字库塔”,是古人焚烧字纸(写有文字的纸张)的石塔。古人认为,文字神圣而崇高,字纸不应随意丢弃,哪怕废纸也需洗净焚化。这种“敬惜字纸”的传统,表明了古人对文字的敬畏。

醒酒桩,官府治理醉汉的手段。清康熙年间,当地官员在洛带设石桩,桩上拴有铁链子。凡在场镇上醉酒的客家男人,都将被绑在石桩上,直至酒醒后才放回家。古镇遗风:男人爱喝酒,这是洒脱;醉酒“挨收拾”,这是纯朴。

今日古镇,既保留了古风韵,也充满时尚的新元素。古镇上的小青年身穿古装,脸抹金粉,扮着雕像,惹来孩子的好奇与乐趣;广场上有花轿、手推轱辘车,姑娘坐花轿,孩子坐车玩,开开心心一大天;老街边上建起了小镇公园,市民可来此畅玩游乐园,荡舟碧翠湖。休闲的成都人,周末时常来古镇享受悠闲时光,泡杯茶,喝点小酒,逛逛大街,听一曲川剧,打半天麻将……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广场边的五凤楼,三面环湖。楼映湖上,柔波抹红阁。湖畔比邻各式风味的农家乐,有美味、有茶香、有棋牌,任你挑选。

我也找了张方桌,靠在凉椅上。来杯清茶,点上烧鸡、青菜和凉粉。再一声吆喝:“老板,来两瓶冰镇啤酒!”随着店家拖长声音的回应:“来—了—”,轻风拂来一缕清凉,和院子里槐树的叶子一起摇曳生姿。

天下客家一家亲,客家处处有乡亲。身为客家人,在客家人的聚居地,没有异乡感,只觉回家般亲切。

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

千年古镇千年情

文宋六梅

家乡的涞滩古镇,是心底最温柔的感动。

涞滩古镇始建于晚唐时期,兴盛于宋代,千百年来,一直商贾云集,街市兴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背靠鹫峰山,面朝渠江,依山傍水。远方,华蓥巍峨,青山含黛;近处,渔歌阵阵,画帆点点。美丽的渠江与古朴的古镇相互辉映,美如珍珠、丽如琥珀。

镇上著名的二佛寺占地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寺中“二佛”久负盛名,历经千年,香火旺盛。

记忆中,每到农历六月十五,村里老老少少都要去二佛寺烧香拜佛。我家离古镇十来公里,那时没有公交车,全靠走路。为了避免太阳炙烤,人们邀约凌晨两三点钟就出发。小孩们揉着惺忪的睡眼,带着欢喜的心情,跟大人一起踏上乡间小路。月光如水,夜色朦胧,露珠点点,一大群人带着欢乐、虔诚、希望出发,欢声笑语洒满乡间小路。到了古镇,天还没亮。朦胧中,街上到处是人,寺庙里更是摩肩接踵。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完成一系列祭拜活动,终于挤出寺庙,舒一口大气。回到镇上,人越来越多,想想他们都不如自己来得早,突然有种胜利者的感觉。

此时,每条老街都洒满了阳光,每家饭馆都散发着包子、豆花、腊肉等美食的浓香。肚子里早已饥肠辘辘,一个馒头、一个包子、一碗稀饭、一袋豆浆,都是最香甜的美味。还记得有一家的包子是我的最爱,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香气扑鼻,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今年,趁着回老家走亲戚的机会,再次去涞滩古镇。我们把车泊在新区的停车场,迎面便是被称作“瓮城”的古寨。它四面开设城门,内外两层围合,形似石瓮,有“瓮中捉鳖”之意,是重庆乃至整个川东地区保存较完好的防御式城防建筑,在全国也属罕见。

穿门而入,迎面是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一座古石坊赫然在目,系明代三楼四柱三进古牌坊。老街基本保存着清末民初的格局和风貌,木质穿斗小青瓦民居,古朴典雅,沧桑幽静。

两旁的商店、饭馆、茶馆鳞次栉比,各种玩物、小吃应有尽有。纯朴的涞滩人静静地守着家园,或在店里忙碌着,或坐在家门口望着陌生的到访者,神色平和温暖。街上三五成群的游人,或带着相机四处拍摄,或慢慢踱着步子,东瞧西望,说说笑笑,成为古镇一道特别的风景。

沿着石板铺就的街道一直向前,尽头的左边是著名的文昌宫。文昌宫是清代修建的戏楼,至今保存完好,屋顶翘角丹梁,玲珑剔透。楼口的雕刻十分精美,图案设计精巧,形象逼真。每到节日庆典,戏楼上都要张灯结彩,表演川剧和歌舞。年年岁岁,穿越千年时空,演绎小镇风情。

穿过古镇商业街,来到二佛寺。寺庙依山而建,分上下两殿,飞檐翘角,隐现在云烟之中,雄伟壮观。

二佛寺下殿为寺庙的精华部分。其占地2平方米,两楼一底,三层重檐,屋顶飞檐起脊,远远望去,整个大殿仿若一只伫立于岩石上的凤凰。全殿为摩崖造像龛窟,现存龛窟42个、造像余尊,是规模宏大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也是川渝石刻史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年,二佛寺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佛像居中,高12.5米,为全寺之冠。这尊佛像依北岩镌凿,头盘螺髻,面部丰满,左手抚膝,右手作法指状,衣褶流畅,雕镂精细。四周龛窟围绕主尊佛环拱屏列,巧妙地缔造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禅宗道场。

离下殿大门东行多米,就是上殿。它坐落在鹫峰山顶,殿宇规模庞大,殿堂宏伟,分别由大山门、玉皇殿、大雄殿、观音殿及左右配殿和排房组成。整个庭院既讲究整体的对称呼应,错落有致,又追求建筑的个性,风韵独特。庭院深深,绿树、红墙、金瓦,构成完美的一幅画。

巍巍鹫峰,立瓮城千军可挡;滚滚渠江,绕禅寺万劫轮回。立古城墙边,望滔滔江水。涞滩古镇不是简单的一池一镇、一寺一江,而是一本无比厚重的史书。一千年的等待,终究相逢,惊喜交加,漫过无数人的情怀,读千年古镇,读历史烽烟,读人间烟火,读它无尽的魅力。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镬耳屋里探古风

文雪竹

沙湾古镇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也是一座著名的美食小镇,名列“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到沙湾古镇,探古风、品美食、赏盆景,不觉流连忘返。

踏入古镇,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全镇现存古祠堂多座,留耕堂、衙庆堂、三稔厅、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等有代表性的祠堂、纪念馆呈现了沙湾的宗祠文化、建筑文化、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和民间文艺盛况,彰显了古镇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镇居民尊重历史、重视文化的情怀。

我们去的那天,留耕堂内正在举行开笔礼仪式。“击鼓明志,茅塞顿开。”50名萌娃在司礼官的带领下进行正衣冠、拜师礼、朱砂启智等仪式,使我们大开眼界。

古镇内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今年2月,大型砖雕艺术影壁《古韵薪火·盛世腾芳》在古镇揭幕。影壁细述了沙湾从南宋时期地广人稀发展至明清时期烟火鼎盛的历程,由砖雕省级非遗传承人何世良带领一批优秀的砖雕手艺人,历时3年精心打造而成,与雕梁画栋的古祠堂和当地特色建筑蚝壳屋、镬耳屋等相得益彰。

在沙湾古镇的建筑中,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镬耳屋。镬耳屋因每栋屋有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这种镬耳状山墙在江南民居中又称“观音兜”。“镬耳”象征着官帽两耳,寓意“独占鳌头”。明清时期,家境殷实的村民都会建造一所镬耳屋,以显示家中的富贵与气派,有“千两黄金万担谷,夜夜笙歌镬耳屋”之说。

到沙湾古镇,一定不要忘了品尝当地的美食。“五代同堂”,名字听起来喜庆吉祥,以前是大户人家的美食,现在寻常人家也能品尝到了。将乌鸡塞进猪肚中,鸽子塞进乌鸡中,鹌鹑塞进鸽子中,鹌鹑蛋塞进鹌鹑中,然后将这五种原材料放入汤锅,用桂圆、枸杞、茯苓、沙参等中药一起炖4个小时,一锅“五代同堂”就做好了,不仅味道鲜美,而且理中益气。甜品“姜撞奶”,是将鲜牛奶加糖煮沸,倒入碗中,与老姜汁“撞”在一起,形成的类似豆腐花、蒸水蛋的美食,香醇爽滑,甜中微辣。

如今,沙湾古镇的大部分街道已被水泥或砖石硬化,屋前里弄的花草树木多为盆栽植物。酷爱盆景的沙湾人在天台、阳台、客厅、书房栽种和摆设盆景,以此美化环境,陶冶性情。相邻房屋的上空都有藤蔓牵连着,绿叶在风中摇曳,漏下斑斑点点的阳光,显得幽静闲适。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

乌拉火锅

文王红悦

前几天,与家人去吉林游玩,在那里品尝了传统美食——乌拉满族火锅,至今回味不绝。

乌拉街是吉林市龙潭区的一个小镇,不仅是一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更被清王朝视为满族的发祥地。走在乌拉街满族镇,只见许多建筑都带有满族特色,乌拉满族火锅店随处可见。就餐时,我们选择了一家叫“富察氏火锅”的店面。

刚迈进店门,迎面走来一位身着满族服饰的女子。她热情地招呼我们,最初的话语我没听清,只听见后面一句是“欢迎光临”。大概是看出了我的疑惑,她笑着说:“我刚才是用满语先和您打招呼。”说着,她把我们引到一张靠右侧的桌子。

落座后,我仔细观察起这家店的内部装饰,只见右手边有一幅巨大的康熙皇帝画像。墙壁上用满汉两种文字,介绍了富察氏火锅的起源与历史。吧台对过,中间高高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康熙御赐”烫金大字。左右两边各有泥金匾一块,分别是御笔丹书“钟灵毓秀龙兴地,物华天宝乌拉城”。店员告诉我们,这家店主是满族镶黄旗富察氏后人。清康熙二十一年(年),康熙皇帝东巡打牲乌拉城,时任打牲乌拉城总管的富察氏祖辈满达尔汉用自家的火锅在总管衙门宴请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尝了汤鲜味美的火锅后赞不绝口,临行时,命近臣曹寅携带锅具回京。后来,满达尔汉又派家厨专门为皇帝烹饪火锅,火锅由此成为康熙年间最负盛名的满族特色美食。

我们开始点菜,只见菜谱上也有满汉两种文字。这时,另一名店员先摆上了四个压桌碟。她说这是满族富察氏的待客之道,叫“留客碟”。点过菜没多久,店员端上来一口铜火锅,里面装满汤汁。等到奶白色的汤汁沸腾,店员便拿起小勺,帮我们盛汤。她说,吃乌拉满族火锅一定要先喝汤,这是秘制高汤,用牛骨、猪骨、全鸡等食材,加入十多种当地药材,熬制数小时而成。我舀了一小勺汤入口,果然汁味醇浓,鲜香满口。

喝过汤,就可以涮肉了。店员说,肉片甄选当地食材,是将烤好的方肉放入冷水中浸泡两小时,以排酸除腥,再经数十次秘煨调制而成。白片肉和血肠的加工技艺源于萨满祭祀的“吃福肉”习俗。我轻轻夹起一片五花三层、薄而不散的肉片,放在汤中轻搅几下,等待肉片变色。再看蘸料也颇多,有芝麻酱、腐乳、卤虾油、香油、韭菜花、辣椒油、野山菌酱等。夹起煮熟的肉片,蘸上少许酱料,放入口中,顿觉滑而不油、肥而不腻、鲜嫩无比,肉香酱香合为一体,回味无穷。

冬日,屋外是北国风光,瑞雪飘飘,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举箸大啖,胃里和心里都暖暖的。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

瓷源茶乡

文温圣魏

天上瑶池,人间瑶里。瑶里古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古称“窑里”。其始建于西汉末年,唐代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因烧出来的瓷器“白如玉”,改名为“瑶里”。瑶里是景德镇陶瓷的主要发祥地,茶山林海成片,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称。

唐朝时期,这里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瑶河两岸处处是矿坑、窑址和作坊,水运码头众多,交通便利,商贾往来,生意兴隆。据说当时这里有一条商业街,乡绅们乘坐轿子时不用下轿,就可以顺手选购两边商铺的商品。

相比名声大噪的婺源,群山环抱、如画如屏的瑶里更像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

这里是一幅古朴素洁的原始江南山水图,清悠、典雅、空渺。烟雨迷蒙的早晨,在下榻的木屋旅馆凭窗远望,周围峰峦叠嶂,山势峭拔,青树翠蔓,参差披拂。白雾缭绕中,小雨淅淅沥沥,古松倒映瑶河,宛若一首朦胧的山水诗。

这里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跟随历史的脚印,穿越岁月的痕迹,便可寻到心灵栖息的驿站。古色是瑶里的底色,古建筑群是瑶里最大的特色。清清瑶河穿镇而过,数百幢明清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粉墙黛瓦点缀在浓浓绿荫之间,既像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村水墨画,又像一首鸡犬相闻的乡村叙事诗。生产瓷器的古窑址依稀可辨,苍凉厚重的古商道纵横交错,令人驻足沉思。撑着雨伞,沿着青石小街,穿行在瑶里古镇,脚步声声回响,更显宁静幽远。

瑶里是新四军的根据地。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来到瑶里指导新四军改编工作,他曾经工作、生活的那座旧宅原名“敬义堂”,修建于清嘉庆年间。后来,在此成立了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80多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尽,但红色故事传唱不绝。

中午时分,雨过天晴。在阳光的照射下,瑶里显得分外清新。告别城市的喧嚣,猛然置身于这样宁静的古镇,时光好像凝固了。南方的古村总是散发着一种潮湿的乡愁。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镇,不时遇见背着柴薪的老人,身后跟着摇头摆尾、憨态可掬的小狗。街边随处可见八九十岁的老妇,她们精神爠烁地纳着布鞋,悠闲安详。古榕树下,一群白发银须的老人正在品茶聊天,我在茶摊边坐下,老人给我上了一种叫“瑶里崖玉”的茶。银毫在水中微微翕张,茶汤清澈翠绿,香气淡雅诱人。

走出古镇,淙淙流水穿过一座座古典别致的石拱桥,河边浣衣的村妇笑声朗朗。沿瑶河一路下来,古村散落,氤氲飘飘,犹如仙境。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

崮乡那片中国红

文若荷

参加岱崮金秋笔会,是在十月的一个阳光午后。我们乘坐一辆中巴,晚秋季,树叶点点红,沿途景象与记忆里的迥然不同。30多年前,父母在岱崮镇政府工作,我在县城,想家的时候,我就去县城坐公共汽车。那时回一趟岱崮需要三个多小时颠簸,而此行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如邻座的一位朋友所说,是“车好了,路好了”的缘故吧。

岱崮位于山东省蒙阴县东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随处可见一些姿态奇特的山,顶部呈圆形或方形,周围峭壁如刀削,辞海里称这种山为“崮”,它们像一群星宿镶嵌在沂蒙山区的大地上。以“崮”为代表的这种地理形态,被地质地貌专家认定为一种新的地貌类型——岱崮地貌。

随着“岱崮地貌”的正式命名,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当地便开发打造了一个集观光、旅游、度假于一身的小镇。在这里,每个崮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名字显示了其地貌特征。卢崮像朝天的锥子,龙须崮像传说中的龙须,油篓崮像盛油的篓子,石人崮像巨人一样矗立群山之中……群崮耸立,千姿百态,使这片土地更加钟灵毓秀。

在战乱年代,所有的崮都曾经安扎过当地群众躲避匪患的营寨。云龙崮顶的巨大石块上,至今留有几个巨型碾盘样的凹沟,那是古人为建仓囤粮而开凿的痕迹,石砌的墙基移步可见。这些断壁残垣紧临着陡峭的绝壁,让人望而生畏。跨过这些古老的遗迹,站在崮顶凌空远眺,但见梯田层层,村落点点,炊烟袅袅,展示着新时代的文明与生态的秀美。

秋天到岱崮,还是要登崮的。深深浅浅的草地,被称为崮上草原,一种颜色粉黛的植物在那里逶迤连绵,居高临下地从夏末茂盛到浅秋,映红了崮上半个蓝天。好看,我却叫不出名字。我疑惑,那是一种什么花神下凡,将裙纱铺开在崮乡的山野吗?拍婚纱照的男男女女从身边走过,他们甜蜜的脸上仿佛提前写下了一行字,那就是“新婚快乐”!

十月的岱崮,远看就像一幅透明的水粉画,轻岚缭绕,山崮林立,在视野里开成大片大片的深红。火红的叶片与登山者洁白的服装浑然相映,红得妖娆,白得鲜明,使整个山谷产生一种飘逸的灵动。最美丽的那座山叫封山,是岱崮林木最为茂密的一个山头,这里山美水美,红叶也多,清凌的泉水从山上悠荡而来,在阳光下闪着瑰丽的光彩,迎接远方的游客。

去封山,必经一个叫“东指”的村庄。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刘秀走南阳请兵灭莽,遭到王莽追杀。刘秀见王莽追兵已至,正巧见一老农在耕地,老农将他藏入犁沟之中。追兵至,问老农刘秀的去向,老农装哑,用手向西一指骗过追兵,此地遂得名“西指”,但因与上坟用的“锡纸”谐音,不好听,后改为“东指”。老辈人相传的故事不知能否印证,只是光听这些传说、这些名字,就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岱崮的夜晚来得早。我们到的时候是早上,下山的时候却已是黄昏,最后一抹夕阳已经在天空殷红成海,彩云在远方的山头翻浪。云涛过后,暮霭四起,一轮清辉挂在天上,银钵玉盘般俯瞰着寂静的大地。在明月的映照下,附近的景物逐渐清晰。深秋的山并无寒风侵袭,竟也凉意深深,在大山里大口呼吸,空气里仿佛有股甘甜的味道。

与崮对坐,清空心中的喧杂,看着眼前有名无名的小花:石竹花、桔梗花、低矮的野绣球花,就像列兵一样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芳姿。金黄的秋,便一天一天依次盛开过来,与崮、与红叶、与南北岱崮保卫战一起走向心头,浮现脑海。

抗日战争时期,岱崮遭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年秋收刚刚结束,饱受战争之苦的沂蒙山民正想安定下来过冬,不料日军进犯沂蒙山区,百姓陷入烽火硝烟。

为配合主力作战,八路军鲁中十一团八连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18天,抗击了日伪军的猖狂进攻。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党政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铸就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英雄的崮乡人民以家国为重,参军杀敌,拥军支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前方的胜利。

“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遍好风景,七十二崮堪爱。”这是战争年代陈毅元帅在沂蒙山区作战间隙所写的诗词《如梦令·临沂蒙阴道中》。如今的岱崮是水果之乡,所产蜜桃遍销全国,人们生活富裕,进入小康,而崮就是这座小镇坚实的基础。在这片散落着残砖断瓦的土地上,是那些崮给我的家乡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古朴厚重。

沂蒙山的崮,不单单是雄伟壮丽的风景,冥冥中,它们更像沂蒙人民挺起的脊梁,象征着坚忍顽强的民族精神。这里曾经发生过令日本侵略者魂飞魄散的南北岱崮保卫战。回望历史,每一次战争,都有生命浴血的伤痛。一座座崮,就是崮乡特有的符号。正如一位朋友所说:崮,是英雄的,是端庄、肃穆的,它像狮子一样凝望着,冷静而霸气。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

海边的深夜食堂

文孟萍

虽已入冬,每当夜幕降临,广西北海的侨港风情街依旧霓虹闪烁,游人如织。这里被称为“北海深夜食堂”,入口处,两块老船木造型的牌子十分显眼,一块上书“侨港风情街”,另一块上书“祖国我爱您”,诉说着侨港的巨大变化和侨港人不变的爱国心。

侨港风情街是侨港镇的一张名片,也是北海夜经济的潮流地标。在这条短短两公里的街道上,各式餐饮店铺摊点一家接着一家,招牌上均是中、越两种文字。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到各种疍家风味的海鲜鱼类、甜品饮料,还有许多越南特色美食,如春卷、卷粉、蟹仔粉等。

20世纪70年代末,受排华风波影响,多名侨胞从海外归国,在北海这片荒滩上设立华侨渔业公社,开始了渔业生产生活,“侨港”的名称也因此而来。现在的侨港镇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0.6平方公里,虽然建制面积小,但十分富裕,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和旅游商贸。

在侨港风情街上,许多特色美食早已在网上打响了知名度,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吃粉对于广西人来说就像喝水一样不可或缺,街上有好几家越南卷粉店,口味各有千秋,都有“粉丝”捧场。其中一家卷粉店,店主徐国芬的卷粉手艺是从小和越南人学的,粗米泡好磨成米浆,用勺摊到平锅表面,盖上盖子慢慢加热,只需半分钟,一张晶莹剔透的卷粉皮便做好了,再分别加入猪肉黑木耳、虾仁胡萝卜、豆角猪肉、叉烧马蹄、香菇鸡肉等各种馅料,一条只要2.5元,美味又饱腹。此外,这条街上还有明记煲仔粉、周记蟹仔粉等,都十分受欢迎。

北海人喜欢把甜品叫作“糖水”。侨港风情街还有另一个名号叫“糖水街”,可见这条街上的甜品饮料店铺之多、人气之旺。用来做糖水的食材可谓包罗万象,香芋西米、白果红枣、栗子桂圆、薏米马蹄等,都是最常被翻牌的品种,一份4到10元,价格亲民。24栋糖水、港湾糖水和有间冰室都是街上有名的糖水店。其中,24栋糖水店的五加、栗子桂圆、香芋西米等甜品很受欢迎,一位重庆游客点评道:“惊为天人,看似莫名其妙的搭配,味道却出奇融合,让人欲罢不能。”

炒冰是当地一种搭配烧烤的畅销美食。一般做法是在炒冰机里倒入不同的果汁,用铲子快速翻动搅拌,果汁会快速变成黏稠的冰。侨港的炒冰师傅深谙“吃货”之道,绝不偷工减料,椰子、芒果、哈密瓜、百香果、波罗蜜等热带水果的味道,都集中在一份份现做的炒冰里。游客对这些网红店铺的负面评价,通常只有“人太多,排队太久”。

侨港风情街上有许多烧烤店。靠海吃海,生蚝、鱿鱼、炒螺,配上啤酒或者糖水,不仅让游客食指大动,本地人也是大快朵颐。侨港镇是北海重要的海产品加工地,风情街上还有不少店铺是销售海产品干货的,大饱口福之后带上一些干货特产当伴手礼,商家都为游客想到了。随着交通和物流的发达,不少市民和游客还赶起了北海的渔市,每天一大早赶到侨港电建码头,等待第一批靠岸的渔船,购买各种海鲜。据说这个码头正在升级打造国际渔市,建成后,不仅能改善鱼货交易脏乱差的环境,还有望成为侨港又一个旅游新地标、网红打卡地。

除了美食,侨港镇还有海滩,和闻名天下的银滩仅隔一个码头。这里和银滩一样,滩面宽广绵长,坡度平缓,沙子细腻柔软,海水温和洁净,银滩人多时,许多聪明的游客便到侨港来度假,正对侨港海滩、风帆式造型的路海大酒店已成为许多到北海过冬的“候鸟人”的家。许多侨港居民都起了三四层的别墅小楼,开办民宿。游客只需两三百元,就可以享受两室一厅的房间,特别适合全家游、亲子游。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

唐蕃古道公主望

文梁有权

在祁连山南麓的青海湖畔,深藏着一片人间秘境——日月山。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唐蕃古道从这里穿过,将内地的农耕文明与高原的游牧文明紧密连在一起。

从日月山收费站出了京藏线,沿着日月旅游专线东行,约3公里后,只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个低矮的垭口出现在眼前,左右对称的两座山包上各有一个亭子,如同两个忠实的哨兵扼守在垭口两侧,日月山到了。

购票入园,顺着石阶登上垭口,举目望去,群山环绕的一片谷地十分平坦,几处红顶红墙的藏式风格庙宇点缀其间。垭口上,鲜艳的风马旗铺满山坡,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织锦,在猎猎山风中随风劲舞。

唐代以前,此地不叫日月山,而是因“土石皆赤,赤地无毛”而得名赤岭。赤岭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是由内地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素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唐贞观年间,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途经此山。相传她登上垭口,西望苍凉高原,东望,却早已不见长安故乡,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城的繁华胜景。背井离乡的愁思油然而生,她不禁伤心落泪,泪水汇成了倒淌河,向西流入青海湖。此时,她想到自己远嫁和亲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成日月两镜,“日镜”落在东边,“月镜”落在西边,两镜随着岁月风沙的掩埋,形成日月两座山丘相望,唇齿相依,赤岭也被更名为“日月山”。

走进月亭,只见亭子正中立着一块高约两米的巨石,上面被各色哈达密密地包裹着,这就是唐开元年间所立“唐蕃分界碑”,是唐蕃以赤岭为分界的重要历史物证。史载,唐开元年间,唐蕃使臣会盟于赤岭,并立汉文与藏文界碑各一座,勒石为铭:“甥舅修其旧好,同为一家。”从此,双方撤去赤岭守兵,在赤岭定点开展茶马互市,青海的牛马被交换到内地,内地的茶、丝绢等物品则交换到了牧区。赤岭以西的吐蕃牲畜遍地,赤岭以东的大唐边民再无征战之苦,边境线上呈现一片和平友好、繁荣祥和的景象。

日亭内立有青海省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亭子周边墙壁上绘有吐蕃朝贡大唐以及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展现了文成公主和亲的历史功绩。

从日月山垭口下来,来到山顶广场,这里有一座高达9米的汉白玉文成公主雕像。只见她发髻高耸,身着披风,怀抱“日月宝镜”,目光坚毅地向西凝视。旁边还矗立着一块“回望石”,相传这便是文成公主跨过赤岭后最后一次流泪回望故乡的地方。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

小镇食事

文朱幸福

黄池是我童年时非常向往的一个小镇。虽然小镇离家只有四五里路,但因为隔了条水阳江,又不通公路,一年里难得去上几次,但每次跟父母去了,都可以一饱口福——吃黄池茶干、豆糖、馄饨、面条等,还可以买到小人书和各种小玩具。逢年过节,父母还会给我们买一两件漂亮的衣服,再让我们去澡堂洗个温暖的热水澡。因此,黄池在我们心目中格外美好。

那时,我们一般是从西边进入黄池。镇口有一个炸爆米花的老人,一手摇着炸锅,一手拉着风箱,旁边围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个个端着盆、提着口袋,盆里装着米,米上放个鸡蛋作加工费,排队等候着。父母则到街上去卖家禽和蔬菜,再换回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孩子们边吃着炸好的爆米花,边在路边等父母。这是许多父母打发孩子常用的办法。孩子们也愿意这样,毕竟这炸好的爆米花回家能吃个把月的。在零食匮乏、生活拮据的日子里,这可是我们最好的美味。

稍微长大些,父母有时候给点零花钱,或者过年的压岁钱,我们几个小伙伴通常一道结伴上街。在黄池街道的青石板上溜达,朝两边的店铺东张张西望望,对什么东西都感到好奇,但什么也舍不得买,毕竟口袋里只有几个钢镚子,只有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小人书或玩具时才会出手。中午时分,小吃店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我们一般都会买个馒头、麻饼之类的充饥,有时口袋里稍微阔绰些,便会在面摊前空位上坐下,要一碗面条或馄饨,慢慢地品尝,那香甜的感觉仿佛在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

无论贫富,那时候的农家过日子都是很节俭的,但逢年过节,或村人婚丧嫁娶,都会奢侈一回。黄池小镇盛产的豆糖、麻饼、金枣、饼干、方片糕、花生米、茶干、水果糖之类是年节和喜宴前的必备,也最受孩子们欢迎。即使到了物质丰富、生活小康的今天,黄池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味蕾上的盛宴。茶干、酱菜等逾百种“黄池小菜”驰名神州,“金菜地”等数十家家食品企业生产的“黄池食品”香飘全国。

据说,黄池因凤凰在此栖息而得名,因“凰”“黄”谐音,故名黄池。唐大顺二年(年),黄池置镇,可谓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了。有凤来仪,吉祥之地,黄池镇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境内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是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沃野,产量高,产品质量好。环流而过的水阳江沟通着苏浙沪皖等多地的水上交通,是古代物资的流通水路。随着芜申运河建成通航,水阳江变得更加宽阔流畅,丰沛的水流让百吨、千吨的大船自由航行,穿梭不息。有人说,黄池味道缘于黄池之水。是的,连这里种的新鲜蔬菜也身价不凡,每年,数十吨水灵灵的蔬菜坐飞机、乘轮船,远销日本、韩国。

成年后,妹妹嫁入黄池,我因此每年都要去几次黄池。可以跨过水阳江,自西侧进入小镇;也可以从南面渡过水阳江,直接插入黄池老街。两个渡口均有汽车轮渡,圩堤上是硬化了的公路,交通十分便捷。老街依然没有多大变化,街道拥挤老旧,但物产丰富、生意兴隆,一如往昔。

与许多古镇的新区一样,黄池镇的新区建设得非常漂亮,一些老字号工厂也已迁入新区,道路宽敞,楼房林立,小区整洁,绿意盎然。妹夫不无自豪地告诉我,我们黄池还是中国特色小镇呢!听说,目前,黄池镇正着力建设以“酱腌类、蔬菜类、豆制品类、面点类”为核心产品的国家级特色食品生产基地,打造宜食、宜业、宜居、宜游的食品产业小镇。

馄饨、爆米花、五香花生米、茶干、豆糖……黄池小镇许多好吃、好玩、好用的东西已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并时时浮起。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

登梨木台

文驿路奇奇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的下营镇,人杰地灵,毗邻北京平谷,又与河北兴隆相接,北高南低,以山水风光见长。天津最高峰九山顶、原始森林八仙山、4A级旅游景区黄崖关长城、有着“小神农架”之称的车神架,无不引人入胜。不过,我最喜欢的,当属梨木台。

被称为“天津北极”的梨木台,是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景区之一。考虑到安全因素,这里冬季实施封山管理。春夏秋三季景观各异,美不胜收。早春杜鹃遍山,充满蓬勃的生命气息;夏季峰林峡谷凉风习习,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绚烂如花,缤纷中尽是丰收的喜悦。

第一次去梨木台,是在多年前的9月底。我们住在景区附近的农家院,工作之余,在山间看红金交错的植物倒映水间,和道边的农人针对山里刚摘下来的核桃和柿子讨价还价,但由于行程紧张,未能深度游览,一直深以为憾。

好在,去年国庆假期,我们举家前往梨木台,算是弥补了之前的遗憾。为了游览方便,我们住了一晚,得以领略梨木台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段的美好。

早间凉意阵阵,就着露水欣赏山间的清净之美,爬一段长城,不指望登顶,只在拾级而上时感受一点点战胜内心恐惧的历程。偶尔驻足,看小松鼠从山的这边溜向另一边,似乎在寻找合适的冬藏地点,和小时候在课本上看到的一样。

中午时分,算是最热闹的时候,“登天缝”景观附近聚集了不少合影的人。在陡峭山崖间,人们领略到的恰是“一线天”中生存的豁达。当然,也有人工开发的景观,附近还有一股凭借喊声控制的泉水,据说可以带来福气,很多人路过都要喊上一喊,每到此刻,总会有不少人驻足围观。

离景区大门不远处有一座小型儿童游乐场,晃晃车之类的常见设施自然少不了,最有意思的应该是迷你挖掘机。依靠电动装置控制,体验挖土开车的乐趣,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很具有吸引力。4岁的儿子当时就被迷住了,一定要上前尝试一番。

午睡醒来,在酒店附近的高台眺望,或者跟着人流去爬坡,看看山间的野花,在柿子树、山楂树包围下找找满足感,都是不错的选择。沉甸甸的柿子挂满枝头的时候,总觉得有了吃到嘴里的甜。红彤彤的山楂,则令人瞬间想到冰糖葫芦的酸与甜。

那一刻的心情,正应了那句“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尤其是这美景与美食相关的时候,更让人有了双重的幸福感,嘴角不经意地上扬。好想让时间就此停下来,把我们的笑容一一珍藏。

不过,欢乐的时光终究短暂,一天一夜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没做旅游攻略的我们,更像是换个地方感受生活,散漫地游历,享受当下的每一刻。这样漫无目的行进,起初以为获得感必定减少,可后来慢慢发觉,所谓无心之失,竟让我无意中触到了旅行的某种真谛:全身心投入自然的畅快,比什么都难得。(编辑:宋雨秋)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你的时光里,可有这样一座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