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寻访灵山卫城隍庙的岁月悠悠
TUhjnbcbe - 2024/10/19 18:04:00

在古代的中国,

一座城的标志之一,

是有一座城隍庙。

有城的地方必有城隍,

这是神话宗教与人间行政级别的契合。

彼时,灵山卫城也循例配有城隍庙。

当年卫城散布着大小二十余座庙宇,

如今大多已难寻其迹。

唯有西街的城隍庙,

经重修后,依然立于原处,

存留着这座城的记忆。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使城隍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守护神。

历经风雨的灵山卫城隍庙

灵山卫的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初期,

庙内两棵余岁的老白果树可资佐证。

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

老城隍庙的房屋多已坍塌,

庙内塑像也被移走,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城隍庙,

是于年于原址重修的。

灵山卫城隍庙,

前后殿各三间,

都是硬山式建筑。

前殿称“威灵公府”,

内供城隍爷及钟馗、判官、夜叉等阴官冥吏,

内壁彩绘城隍爷巡城,

以及天庭、地狱的诸般情景。

庙内两株腰围近四米的老银杏,

高耸、挺拔,

躯体庄重,正气凛凛,

枝杈遒劲,铁骨铮铮。

举首仰望,使人心怀忐忑,顿生敬畏。

大树的底下,是三通高约三米的石碑。

后殿名“蕊珠殿”,

供有城隍娘娘塑像,

慈祥静穆,惠和安然,

望上一眼,

便能心如止水,思定神恬。

城隍庙的正门紧邻卫城西大街,

正中门匾写有“城隍庙”三个大字,

两边门柱刻有“浩然正气”“纲纪严明”。

庙字的最前面原有一巨大的石质影壁,

刻有祥云水波,奇禽怪兽。

古代的庙宇旁多设有戏台,

在灵山卫城煌庙大殿的西南侧,

也有一个戏台,

邻近大街,飞檐斗拱,

规模不大,名卫城大戏台。

每逢庙会或节日、庆典,

必有大戏上演,

十里八乡云涌而至,

车鸣人呼,歌吹沸天,好不热闹。

历久弥新的风俗传承

在我国民间,

城隍爷是惩恶扬善、公平正义的象征和化身,

深受当地百姓的尊崇。

围绕城隍信仰,

中国古代产生了多种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

主要有祭祀和出巡。

·城隍每年的祭祀活动·

每年春秋两季,

祭祀风云雷雨神,

要请城隍配享。

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

祭祀厉坛,城隍主享。

五月初一要致祭。

每月初一、十五庙祝

要按时祭祀城隍。

有人认为,

城隍信仰不过是封建迷信的产物,

其实城隍文化,

并不能用一句“封建迷信活动”来简单否定。

城隍出巡作为中国古代一项

士农工商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

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灵山卫城隍庙庙会除了祭祀活动外,

还为各种民间民俗活动提供了表演的舞台,

各种民间戏曲、杂耍、绝活由此得以传承保留,

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各种各样的经营活动

也成为庙会的重头戏。

现在人们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其源头就是古代的城隍庙会。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历史人文保护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自洪武五年建立以来,

灵山卫城隍庙伫立一方,

看尽了古卫城的兴与衰,

战乱与和平。

如今,

这处旧卫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夺目光彩。

图片来源:灵山卫街道

部分摄影:张惠杰

来源:西海岸文旅发布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访灵山卫城隍庙的岁月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