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木,其起源能追溯到上古时期。
最开始的时候,银杏就只在中国西南边境的一个小地方——云南这个热带地区有分布。
银杏生长的绝佳条件,是那里温暖湿润的气候。
最开始的时候,银杏树群的分布范围特别小,就零零散散地长在一些偏僻的山谷里头。一直到秦汉时期,因为交通要道慢慢被打通了,银杏树这才能够往中原地区的北面发展。
唐宋时期,银杏在王公贵族的园林里就很常见了,那时候银杏被当作贵族的象征。
可就在这个时期,因为战乱不断,还有自然灾害,银杏的野生种群遭受了灭顶之灾。云南是银杏的原生地,那儿的银杏树群在历史的进程中都没了。
好在这个时候,人工栽培银杏已经被广泛推广开来,这样银杏才最终没有灭绝。
现在,银杏成了不少城市里重要的行道绿化树。每到秋天,枝头上满是沉甸甸的金黄叶子,让整座城市多了几分诗意。
这都是古人珍视和呵护银杏树的结果。所以,银杏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里留存到现在。
白果是银杏树结的果实。它整体是淡黄或者橘黄的颜色,看着有点腈肿,样子有点发福。表皮很薄,拿手轻轻一捏就破了。
果肉里面藏着一个特别硬的果核呢,果核占比很高,看起来营养很丰富。
实际上,白果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果实。
白果的果肉里有很多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之类的东西。适量吃的话,对健康很有好处。
不过,这种果子看着挺好吃的,可有着很严重的食用禁忌呢,那就是生吃白果会中毒。为啥呢?因为白果里有一种叫“银杏酸”的酸性物质。
这东西有腐蚀性,要是大量生吃进了人体,很可能会导致消化系统出大问题。
另外,白果的果皮里是有毒性成分的。所以做白果吃的时候,必须得把整个果皮都剥干净才行,要是有果皮残留,就会对人身体有害。
白果有不少食用禁忌,所以它虽然看着诱人,可对很多人来说就像一条不敢碰的“红线”。
每年秋高气爽的时候,银杏树金黄的叶子就会从枝头纷纷落下,这时候,地面上就满是又圆又大的白果了。它们就这么毫无遮拦地露在空气里,任由来来往往的行人踩来踩去。
可是,没多少人会停下来,捡一两个拿回家当果子吃。为啥会这样呢?主要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好多人对白果缺乏足够的了解,根本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能吃的果子呢,还是毒草果。
传言说白果毒性特别大,吃了能直接把人噎死呢,好多路过的爱管闲事的人都不敢碰它。
第二,即便知道白果能吃,也很清楚它在烹调的时候得特别小心。要是稍微不注意,残留的酸性物质就会对人体有损害。
普通老百姓要掌握这些复杂的烹调步骤可不容易。好多人都怕处理不好,最后适得其反,所以就躲开不做了。
第三,在中国,银杏树是珍稀保护树种。很多人担心大量采白果会影响银杏树自然更新,这也是不少环保者不愿碰白果的重要原因。
第四,银杏树特别长寿,可繁殖起来相当困难。它们刚长出来的幼苗很细嫩,往往经受不住外界环境的侵害。人们不舍得因为采果子而让树承受更多负担,于是慢慢就养成了“只看不采”的习惯。
由于种种原因,每年秋天地上都会落满白果,可到最后这些白果大多只能烂在地上,没多少被人食用或者利用起来,这实在是一种很可惜的浪费啊。
白果虽然有不少食用禁忌,但要是用对了烹调方法,也能变成安全又好吃的食物。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希望能研究出更简便的白果加工方法,将这种营养丰富的果实充分开发出来。
具体来讲,在对白果进行烹调之前,首先得仔细把整个果皮都剥掉。这一步非常重要,一点都不能马虎。
然后可以把果肉切成块,添上适量的清水,再用小火煮开。果肉煮开之后就能去掉苦涩的银杏酸,这样毒性就会大幅降低。
另外,还能把果肉和糖一块儿翻炒,又或者添上别的食材一起煮。这样的话,白果原本的味道就会被盖住,吃起来也更安全。
能看出来,要正确吃白果不难,只要照着一定的步骤来,就能把它变成好吃的果品。
我觉得,时间一长,肯定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吃白果的窍门的。等到那时候,这种好吃的天然果实就能被好好开发利用起来了。
同时,也该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大家一起关爱、呵护银杏这个国家的瑰宝。
这种古老的树木,它记录着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也见证了这段历史,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记忆,也是大家情感的寄托。它那特别的叶形,还有那耀眼的金黄颜色,在秋日的林海当中是一道很独特的风景。
咱们作为后人,有义务传承并弘扬这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不但要在料理、食品这些领域把白果文化发展壮大,在日常生活里,也得呵护好每一棵银杏树,让它们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这棵堪称活化石的树,才能够一直开枝散叶,充满生机,像年来每天所做的那样点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