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鸭,在长沙,枣木烤鸭,8年前48元一只,包括片肉两盒,炸骨架一包,酱一盒,面皮24张,葱、黄瓜各一盒。8年后的今天,48元半只。
烤鸭,在北京,在全聚德,8年前,两人份的烤鸭套餐元。
我不是美食家,这两种烤鸭在口味上各有特色,主要看个人喜好。比如像我这种麻辣鲜香吃惯的人,颇喜欢长沙烤鸭的炸骨架,孜然和辣椒粉与炸得酥脆的骨架是绝搭。而像小陶这种衷于原味的吃货,爱的或许就是北京的烤鸭的水润吧——是的烤鸭居然肉质细腻水润。
让我感慨颇多的不是口味,而是烤鸭天壤地别的命运。一个平民平易,一个高大上。下面就记录我8年前在北京遭遇的高大上的全聚德烤鸭。
这场遭遇的背景有二:
其一:在故宫转悠了一天,武力值为零,脚力值为—。
其二:误听建议。从出神武门,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坐1路公交,再转地铁。我悔啊,不该这么听话。
1路公交让我们再度遭遇排长队。在北京的这三天,除天坛,其他处处排队。1路发得也不勤,那队排得一个纠结。幸好队伍中有一群外国青年,看黑人姑娘错综复杂的长辫子,瞥白人少年的蜷曲长睫毛……时间才不那么难熬。
这场遭遇其实是宿命。
小陶要吃全聚德,她是典型的鸡鸭控,肉类中对此二禽情有独钟。虽然知道不会便宜,但胳膊肘拧不过大腿。
这场遭遇终因我的果断大获全胜。
在全聚德中国风的门口稍有犹豫,因为知道北京烤鸭并非只有全聚德有,又知道全聚德几年前似乎就是一只,难免有点心疼。但来都来了,走也走不动了,还是进去了。
直接被引上了5楼,被告知幸运的还有几个座位。坐定,菜单上得挺快,价格也升得挺快。几年前大陶来北京吃烤鸭,说大概一、二百。05年我到北京大兴吃的烤鸭也就百吧元,而这里的菜单显示,两人份的烤鸭套餐元。所谓套餐,就是一只烤鸭,12张包鸭的薄饼,然后是酱、几个凉菜、一份葱饼、一个果盘。这点东东是肯定喂不饱我们一家的。幸亏我果断地放弃套餐,单点了半只考鸭,再点薄饼和酱(单点烤鸭是要额外付钱买饼和酱的,饼好像是12元一份,一份有12张,酱3元一份。我点了三份酱,一份饼)然后点了份荷塘月色(木耳、青椒、藕片、白果)、一份小炒鸭肉。加两碗米饭,合计元——8年前的元。
这顿饭吃得比较漫长,一是我们确实很累,借这块宝地休息是必须的;二是全聚德上餐的速度确实太慢,服务态度一如北京其他的饭店,服务员很少主动为顾客服务,你三催四请,他们也大多当没看见、没听到。我们坐的是个小厅。里面有6张桌子,其中有两张桌子估计是一家人没地坐,分成了两桌,每桌7、8人。我们左边的桌子坐了一对年轻男女,估计比我们早一步进店,我们开始点餐时,他们刚点完餐。当我们询问天价烤鸭时,男的侧头看了我们几次,尤其在听到我们单点半只烤鸭时,他多看了我们几眼。剩下的几桌是和我们一起进店的,一桌是五个青年男女,一桌明显的是一家三口,都是外地游客,无一例外的点了天价烤鸭套餐,至于是两人份、三人份,我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