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12个贴敷方子,专治咳嗽,可惜知道的人太
TUhjnbcbe - 2020/11/20 17:28:00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yidingxuansz.com/m/

小编导读

一年四季中,感冒咳嗽都是非常常见的疾病,若是偶尔咳嗽几声,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也不曾警觉,但若咳得没完没了,甚至咳得两眼泛金花、泪眼婆娑的,该是多么难受啊!又或者是长期咳嗽,时作时止,反复无常,一样令人不省心!面对各种各样的咳嗽,该怎么办?不妨看看本文分享的几个贴敷治咳妙方!

一、概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临床一般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引起,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扰肺所致。咳嗽多见于西医疾病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

咳嗽的病因,临床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咳嗽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侵袭肺系所致,而六淫外邪中,常以风邪为先导,夹杂其他外邪共同致病。外邪多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因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卫受邪,肺气壅塞不宣,清肃功能失常,影响肺气出入,而致咳嗽。内伤咳嗽,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如肺阴亏损,失于清润;或脾虚失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肺气不宣;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盛灼肺,或阻碍清肃;或肾虚而摄纳无权,肺气上逆,均可导致咳嗽。

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可互相影响为病,外感咳嗽迁延日久,可致脏腑病变,转为内伤咳嗽;肺虚卫外不固,则易受外邪而引发外感咳嗽,故两者可互为因果。

二、辨证

1外感咳嗽

多为新病,病程较短,起病急骤,或兼有表证。兼见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咯痰色白、稀薄,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者,为外感风寒;咳嗽,咯痰黏稠、色*,咽痛,身热,恶风,汗出,鼻流*涕,头痛,苔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热;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不易咯出,喉痒,咽干痛,口鼻干燥,皮肤干燥,微恶风寒,身热,鼻塞,头痛,舌苔薄白或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燥。

2内伤咳嗽

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兼脏腑功能失调症状。兼见咳嗽痰多,色白,黏稠,胸脘痞闷,神疲纳差,苔白腻,脉濡滑者,为痰湿侵肺;咳嗽,气粗,痰多,色*,黏稠,不易咳出,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苔*腻,脉滑数者,为痰热蕴肺;气逆咳嗽,引胁作痛,痰少而黏,面赤咽干,口苦,苔*少津,脉弦数者,为肝火灼肺;干咳,咳声短,以午后*昏为剧,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两颊红赤,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肺阴亏虚。

三、贴敷治疗处方

1莱决散(《中医简易外治法》)

主治:痰多黏稠,咳嗽胸闷。

处方:草决明90g,莱菔子30g。

用法:上药共捣碎为末,敷脐部,外用纱布包扎。

2温肺散(《中华脐疗大成》)

主治:肺寒咳嗽,喘息。

处方:制半夏10g,白果仁9g,杏仁6g,细辛6g。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末,用姜汁调为糊状,外敷脐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

3寒咳散(《民间敷灸》)

主治:肺寒咳嗽。

处方:白芥子3g,半夏3g,公丁香0.5g,麻*5g,细辛2g,麝香少许。

用法:将上药研细为末,神阙常规消毒后,取药粉适量填满脐中,鲜姜1片(厚约0.3cm,用针扎数孔),盖于药粉上,上置大艾炷施灸,每日1次,每次灸3~5壮。

4安咳膏(《中药制剂汇编》)

主治:慢性气管炎。

处方:川乌、草乌、麻*、桂枝各g,白芥子g,干姜g。

用法:上药用麻油煎熬,去渣,入*丹收膏。摊成黑膏药,每张15g。单纯型贴敷膻中、肺俞穴(双),喘息型贴敷膻中、定喘穴。每次贴敷2日,持续换药,10日为1个疗程。

5天竺止咳散(《敷脐妙法治百病》)

主治:风痰型咳哮证。

处方:天竺*10g,雄*1g,朱砂1g,天南星10g,丁香2g。

用法:诸药共研为细末,过筛后入瓶,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末适量,填入患者脐中穴,外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

6润肺止咳糊(《敷脐妙法治百病》)

主治:干咳无痰,少痰。

处方:生地*、百合、麦冬、五味子各10g,人参6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瓶贮备用。用时取适量,用凉开水调成糊状,贴敷于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病愈为止。

7五倍子散(《理瀹骈文》)

主治:久嗽不止。

处方:五倍子若干。

用法:上药1味,研粉,掺膏药中贴脐部。

8贝红膏(《中国膏药学》)

主治:久咳病(慢性气管炎)。

处方:川贝9g,橘红9g,款冬花9g,*参9g,远志9g,麻*10g,前胡10g,杏仁6g,五味子6g,马兜铃6g。

用法:上药用香油mL炸枯去渣,用*丹收膏,摊贴支气管区。

9三白膏敷灸(《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久咳病(慢性气管炎)。

处方:白芥子、白矾各3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适量白面粉,用米醋调成糊状。于每晚临睡前取少许贴敷于穴位上。每次选用涌泉、定喘、天突,痰多加丰隆,贴敷12小时后去掉,3~12次为1个疗程。

10咳嗽膏(《穴位贴药疗法》)

主治:久嗽,热嗽,干咳,虚痨咳嗽。

处方:瓜蒌1枚(大者),贝母50g,青黛15g,蜂蜜g。

用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将瓜蒌(连籽皮)捣碎(如系干瓜蒌亦可碾为细末),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3味药,调和如膏。取药膏分别摊贴于肺俞、大杼、后溪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1日1换或2日1换。

11痰饮糊(《穴位贴药疗法》)

主治:痰饮积于胸膈,吐不出,咽不下,时时呛咳,食欲不振,胸闷不舒。

处方:葱白10~20茎。

用法:捣茸放锅内,加温炒热。取葱糊一团,趁热贴于膻中、上脘,30分钟后,积痰徐徐自下,胸膈舒适。

12肺热膏(《贴敷疗法》)

主治:用于风热犯肺、肺气不宣之风热咳嗽。

处方:牛蒡子、鱼腥草各20g,葱白5g,冰片0.5g。

用法:将牛蒡子、鱼腥草研末,与葱白、冰片共捣烂成泥,用之前以75%的酒精消毒脐部,然后取药泥涂于脐中,胶布外贴敷盖,每日1次,连用1周。

咳嗽作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多属邪实,应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在祛邪的同时,应扶正补虚。贴敷部位以手太阴肺经穴位、足太阴脾经穴位、背俞穴为主,并根据证型的不同,分别配合其他穴位。针对一到寒冷季节就出现咳嗽或病情加重的患者,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三伏天进行贴敷,通过鼓舞正气,达到祛病防病的目的,但过敏体质、瘢痕体质患者应慎用贴敷疗法。

风寒咳嗽药物多用麻*、杏仁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如兼见寒饮伏肺,症见咳嗽遇冷加重,或平素伏而不作,每遇寒即发,咳痰量多,清稀者,可加用干姜、细辛、白芥子等药,以温肺化痰止咳;风热咳嗽药物可选用牛蒡子、青蒿等药,以增强疏风清热、止咳化痰之效;痰湿咳嗽多选用半夏、茯苓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的药物;痰热蕴肺之咳嗽多用鱼腥草、海蛤壳、青黛等清肺化痰之品;阴虚燥咳可选用沙参、麦冬、玉竹等药,可达到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的目的,兼有气虚之证,可加用*参、红参等健脾益气之药。

对于咳嗽的预防,平时注意保暖,慎避风寒。嗜烟、酒者,应戒绝。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贴敷治疗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田从豁、彭冬青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1
查看完整版本: 12个贴敷方子,专治咳嗽,可惜知道的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