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常食的有毒动植物
—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根据《-年中国大陆食物中毒情况分析》(罗海波,何来英等)等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公开的食物中毒报告,以及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的实践经验,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一直是食物中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死亡人数仅次于化学系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毒动植物品种有河豚鱼、含高组胺鱼类、毒蘑菇、含氰化物植物、发芽马铃薯、豆角、生豆浆等。有饮食习惯常见动植物的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如下。河豚河豚鱼的体内含有自然界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河豚毒素。该毒素对热稳定,腌制和日晒均不能将其破坏。河豚的毒素主要集中在河豚的内脏、血夜和皮肤,但当河豚死亡之后,毒素也会逐渐渗透到其肌肉之中。未经过专业品种筛选、控毒养殖的河豚,其体内毒素含量更高。食用非正规途径获得的河豚后,极有可能导致河豚毒素中毒。常见河豚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神经麻痹、呼吸、血液回流衰竭,如抢救不及时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风险提示:加强宣传教育,严禁现杀现食,严禁因贪食美味而私自捕食、养殖、买卖、处理野生河豚。可供消费者安全食用的河豚,应是备案企业专业养殖的特定品种,经过科学、专业、正规的加工处理,通过检验检测标准,进行预包装,有完善合规的标签标示。
豆荚类食物豆荚类植物富含植物蛋白,是常见的素食菜肴。在高温长时间烹调下,豆荚类植物所含毒素可被彻底破坏,可安全食用。新鲜的或未熟透的四季豆、扁豆、荷兰豆等豆荚类食品含有皂素、红细胞凝集素等不耐高温的有毒物质。当食用了未烧熟煮透的豆荚类食物时,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
风险提示:烹饪时应先将豆荚类食物用水烧熟煮透后再进行炒制,不要贪图颜色鲜绿或口感脆嫩而减少烹饪时间。集体食堂,中央厨房等供餐单位应尽可能不食用四季豆、扁豆、荷兰豆等豆荚类食品
鲜*花菜清香爽口的*花菜是广受喜爱的传统食物。日常购得的经正规厂家处理售卖的干*花菜可供消费者安全食用,但新鲜的或处理不当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毒素,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秋水仙碱为水溶性毒素,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毒性强,可造成恶心呕吐,严重的可产生血便、血尿等。
风险提示:尽量选择正规厂家处理售卖的干*花菜。如要自行购买加工新鲜*花菜,在烹饪之前先用开水焯过,用凉水浸泡2小时以上后再进行高温烹调,注意单次食用量尽量不超过50克。
高组胺鱼类鱼类自身携带多种微生物,在鱼类死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微生物会促成组胺的产生。青皮红肉鱼,如青鲇鱼、秋刀鱼、金枪鱼等,比其它鱼类更易产生组胺。当食用了储存不当、不新鲜的含高组胺的鱼肉后,在数分钟至数小时之内可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表现为面部及全身潮红,结膜充血,皮肤可出现荨麻疹。
风险提示:采购新鲜的鱼类,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暗淡、鱼体无弹性时不要购买,并在运输储存时采取低温冷藏保存。
毒蘑菇某些毒蘑菇的形态与无毒蘑菇相似,误食可导致中毒。误食毒蘑菇易造成剧烈腹泻、恶心呕吐、多汗流泪、严重者可见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风险提示:在正规商家购买具有正规渠道承诺或辨识为无毒的蘑菇才可食用,切勿贪图尝鲜而自行采摘食用野生毒蘑菇。
含氰化物类食物许多水果的果仁经专业加工后变成了人们日常喜爱零食或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可供人安全食用并且营养丰富。但某些未经处理的果仁,如苦杏仁、桃仁等,含氰化物类,在酶或酸的成分下时释放氢氰酸,毒性强。如果日常生活中过量食用未经专业处理的含氰化物的食物可能产生口中苦涩、神经麻痹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
风险提示:不要吃未经专业处理的含氰化物的果仁,购买正规厂商经过科学处理后无毒的预包装坚果食用较为安全。
不成熟或发芽马铃薯通常成熟的马铃薯含有极少量叫“龙葵素”的毒性物质,不易引起食物中毒。但是发芽或者不成熟的(皮肉青紫发绿)马铃薯龙葵素含量大幅增加,如果处理或者烹调不当可造成咽部瘙痒、胃部灼烧、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中毒者可出现昏迷及抽搐,甚至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
风险提示:马铃薯应低温避光储存防止发芽。尽量避免食用不成熟(皮肉青紫发绿)或者发芽的马铃薯。如已有轻微发芽状况,食用前挖去芽眼,烹饪时应高温彻底煮熟,腐烂变坏应弃食。
腐烂生姜生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香料。正常新鲜的生姜营养丰富,对健康有诸多益处。然而食用腐烂的生姜却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可逆的损害。生姜在腐烂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叫*樟素的有毒致癌物质。食用了腐烂的生姜,可能使肝细胞变性,即使摄入量不多,也足以使肝细胞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
风险提示:购买和食用生姜时,要从感官仔细辨认生姜里外是否腐烂变质,如腐烂则不宜食用。切忌贪图便宜或节约而食用腐烂的生姜。
霉变甘蔗甘蔗甜美多汁,食用新鲜健康的甘蔗可摄取多种对代谢有益的营养素。然而霉变甘蔗中却含有大量的有毒真菌及其毒素,这些毒素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较大的损害。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晕、抽搐、昏迷等,严重的可致命。霉变甘蔗一旦使人中毒,其死亡率及出现后遗症的概率高达50%,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
风险提示:购买和食用甘蔗时,要从感官仔细辨认甘蔗里外是否腐烂变质或霉变,否者,不宜食用。
白果白果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并具有药用价值的日常食物,但白果种皮、种仁和绿色的胚均含有毒成分。主要有毒成分有白果二酸、白果酚和白果酸等,白果二酸毒性比较大。白果中所含的有毒成分溶于水,并且加热后毒性降低,因此处理得当可显著提高白果的食用安全。日常生活中,当食用了过量或者处理不当的白果时,可能会引起白果中毒,潜伏期为1-12小时。白果中毒的轻重与食用量和体质有关,表现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紫绀等。毒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风险提示:采收白果时,避免与种皮接触,不生吃白果,熟吃也应控制数量,而且应去除果肉中绿色的胚,在确保去除有毒物质后才可放心食用。白过烹饪前应当用清水浸泡1小时以上,之后再加热彻底煮熟。儿童及哺乳期妇女应忌食白果。
蕨菜蕨菜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爽脆的口感而广受欢迎。但有部分蕨类植物叶子里含有硫胺素酶等多种有毒物质,可以破坏人体内的硫胺素,引起维生素B1缺乏,还能损害骨髓机能。当误食了带有毒素的蕨类植物时,可能出现体温突然升高,全身渗透性出血,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
风险提示:要有科学知识辨识蕨菜是否属于含有硫胺素酶等多种有毒物质,吃蕨菜之前经过充分浸泡,烹饪之前先用开水焯过,要控制食用数量,建议不经常性食用为好。
粗制生棉籽油棉籽油即是以棉花籽榨的油,正规途径够得的精炼棉籽油可供人安全食用。但粗制生棉籽油在榨油时未经蒸炒加热等脱酚处理,含有的有多种毒物质,主要包括棉酚、棉酚紫、棉酚绿。食用粗制生棉籽油后的主要中毒症状为“烧热病”,影响生殖功能和易引起低血钾出现肢体瘫软。
风险提示:粗制生棉籽油有毒物质食用中毒后,无特效解毒剂,故应加强宣传教育。严禁粗制生棉籽油用于食品加工和食用。若用特殊需要,要购买符合GB规定的棉籽油。
毒鱼胆虽然鱼类胆囊通常被消费者弃食,但在处理过程中,不乏存在处理不净不当或其他原因而吞服鱼胆的情况。一些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鱼、鲤鱼,属于胆毒鱼类,其胆囊含有组胺、胆盐及氧化物等毒素。如吞服有毒鱼胆,可能引起肝脏坏死和肾小管损伤,脑细胞、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损等症状。
风险提示:食用新鲜鱼类,严格剔除处理鱼胆,清洁的流水彻底洗净后再烹饪食用。
柿子柿子因其甜蜜丝滑的口感和丰富的维生素而广受消费者青睐。虽然柿子美味,但是部分敏感人群大量摄入柿子后可能引起胃结石,造成消化道疾病,甚至腹痛。原因是,柿子内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在胃内也不能分解。
风险提示:选择熟透的柿子,并不要空腹食用,因个体差异,一次性摄入量不宜过大。其次,柿子糖分含量较高,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有毒被污染的贝类日常生活中,正规渠道够得的健康新鲜的贝类经过了检验检测,可供人安全食用,但是被污染的贝类可携带海洋毒素。海水中含有大量单细胞藻类和多种浮游生物,集结时易引起赤潮。这些藻类含有大量毒素,可对特定海域的贝、螺类动物造成污染。被污染的贝类所带毒素主要为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和健忘性贝类毒素。食用被污染的贝类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常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风险提示:购买正规渠道来路明确且有安全承诺的贝、螺等海产品;若不知情购买有毒被污染的贝类前,浸养于清水中一段时间,使其充分排除毒素,否则不宜食用;通常,食用贝类不能过量,要小心避免进食内脏、生殖器等;煮熟烧透后食用最为关键。
木薯木薯大部分成分为淀粉,在中国部分区域和世界许多国家都被作为主食。木薯自带毒素,但是根据品种不同,其毒素含量也不一。人们日常所食用的木薯品种为甜木薯,其毒素含量极低,剥皮洗净煮熟之后食用不易引起食物中毒。然而,某些木薯品种的根茎叶,如苦木薯,含有亚麻苦苷,水解后可析出游离态氢氰酸,可致组织细胞中毒。食用处理不当的毒素含量高的木薯后,中毒症状为抽搐、缺氧、休克、呼吸麻痹,严重情况可能会导致死亡。日常生活中,常在烘焙中使用的木薯粉,如果是购买于正规专业的生产厂家,是经过了“脱毒”处理的,可安全食用。
风险提示:食用木薯时仔细甄别其品种,防止误食毒素含量高的木薯品种。烹饪时去皮去尖、热水浸泡一天,弃去汤汁,不加盖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将木薯制成淀粉去毒效果较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