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织金民族风俗仡佬族
TUhjnbcbe - 2021/8/21 20:56:00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织金民族种类众多,既有原始土著之僚(仡佬族)、濮(布依族),又有数千年前迁来之彝、苗。能歌善舞,上继殷周,下续唐宋。服饰千变万化,风俗各有千秋。

织金民族风俗

刘玉明

仡佬族

清朝时期,平远州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民风淳朴,如知州周景益在《重修城隍庙记》中所言:“平远为罗甸一隅,民俗似唐魏,乡之士大夫亦悃幅无华,不尚雕琢。”。但由于民族迁徙、变异、融合、称谓变化等原因,民族的认定更加困难和混乱。因此本文在论述中,只涉及仡佬、布依、彝、苗、穿青人五个历史悠久或人数较多的民族。

仡佬族最初主要分布于六冲河流域,史书称“獠”、“鸠僚”、“革僚”、“葛僚”、“犵佬”等。在南北朝之前,仡佬族是织金的主体民族。蛮王巴瑞大约于春秋前建立巴瑞方国,建城池于今织金东山,其辖地彝史又称“琶隈”,实为“巴瑞”之音转。秦始皇二十六年,以其地置汉阳县,巴瑞后裔实为羁縻王。南齐与南梁之间,巴瑞后裔蛮王巴慕蜡被其部下彝人阿扯所杀,从此仡佬部落走向衰落,彝族占领其地。从织金中部、北部发现众多的旧石器和新石器遗址上看,仡佬族是当之无愧的织金原始民族。他们发源于斯、生长于斯,已有数千年甚至数万年以上的历史,因此而被外族称为“老户”、“土人”、“土蛮”等。仡佬蛮王以“把”为姓,“把”由仡佬语音译,因此又写作“巴”。《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今织金境内还保存着多个与“巴”字同音的地名,可以说,巴瑞部落与巴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所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巴师之凶悍、勇猛,在谢琯《新辟水西纪略》所描写的仡佬族就能反映出来:“有文字,著有《通卦史》、《*兵》等书。好战斗,少则跃马横戈,壮则鹰眼难驯。每一代,盗截聪俊男子头一颗献仡佬*,谓做人头*。代代如之。”至清初,织金还存在着5种仡佬部落:

1、打铁仡佬(织金独有):性剽悍,服色尚青。裙用青羊毛织成,长而无折,谓之“桶裙”。足穿草履,其边绊颇细致,名曰“细耳草鞋”。其穿着与打牙仡佬同。

2、剪发仡佬(织金独有):女人织青羊毛为长桶裙。将嫁则剪前发令齐眉,取齐眉之意也。披后发。

3、锅圈仡佬(分布于织金、黔西):性嗜酒,疏农业。男子以葛织斜文为衣,女子以青布包发如锅圈样。穿白斜文短衣,裙长无折。病则请*师,以虎头一具,用五色纸装饰,置簸箕内而祷之。葬用木板镶井,侧置其尸,欲使其不知回归也。

4、披袍仡佬(分布于织金、水城):性稍醇,力耕作。男子无华饰。女人以青线扎发,披青布,袋缀海巴(即盐)于上。衣仅尺许,衣上披袍,其袍方而阔,洞其中,从头笼下,前短而后长,左右无袖。裙用各色羊毛线织成,亦无折。种植之余,铸铧口为生,女捕鱼虾为食。祭葬如锅圈仡佬,语言稍异。

5、打牙仡佬(分布于织金、黔西):性剽悍,服色尚青。裙用青羊毛织成,长而无折,谓之“桶裙”。足穿草履,其边绊颇细致,名曰“细耳草鞋”。将嫁必先折去两齿,取不食害夫家之意。祭葬与他仡佬同,语言亦异。

由于仡佬族在织金的历史时间最长,且为土著,其民风民俗对后世其他民族的影响最大。从清典籍《竹枝词》中就可以看到仡佬族的一些民风民俗,如《锅圈仡佬》:“平远州中*画符,传来面具有于菟。虽然不作招*赋,且尽生前酒一壶。”说明锅圈仡佬这支部落善于巫术,尚*神,戴着面具作法(地戏),好饮酒;《披袍犵狫》:“底事裁衣似打包,风风雨雨自披袍。却嫌针线寻无迹,织遍山羊五色毛。”作词者注曰:“披袍亦在平远州,男女衣服长仅尺余,外披以袍,袍方而阔,洞其中,从头笼下,前短后长,左右无袖。裙以五色羊毛织成,亦无褶。”说明披袍仡佬是一支喜好披袍的民族,而且长于用五色羊毛制作袍。乾隆《贵州通志·地理·苗蛮》对此亦有论述:“锅圈犵狫在平远州,男子多以葛织斜文为衣,女人以青布束乱发,如锅圈状。短衣长裙,无摺。病则延*师,以虎头一具,用五色绒装饰,置簸箕内祷之,葬则侧置其尸,使其不知回归云。其俗多嗜酒,惰农业。”“披袍犵狫亦在平远州,男子衣服朴陋,女人以青线扎发,披青布,袋缀海巴于上。衣长仅尺余,上披以袍,袍方而阔,洞其中,从头笼下,前短后长,左右无袖。裙以五色羊毛织成,亦无摺。其性情淳谨,力耕作,多铸犁口营生。”

仡佬族的婚姻习俗,《织金县志》有记载,分为订婚、踩亲、结婚三步。订婚即父母请媒人带上鸡、酒等礼物到女家提亲,若女方父母接受礼物,就算婚事已定;踩亲即婚事订后,男方逢年过节均备礼物到女方家拜望,女方家备办酒席招待,称为“踩亲”。踩亲期间,凡同辈均可与未来的新郎吃酒对歌,举行“打瞎猫”、“打花脸”等取乐活动,以试男方是否宽宏大量;结婚先择定婚期,到婚期时男方家备办议定财礼,请一批能说会道的男女穿上本民族盛装,到女方家接亲。女方家亦请一批能言善辩的亲友男女送亲。双方都有一位不论男女的长者作领队人。接亲仪队到女方家附近时,领队唱接亲歌,放鞭炮。女方家听到,亦放鞭炮迎接,且由女方父母男执酒壶、女棒杯盘,向接亲人一一敬酒,再领到自己大门前。当接亲仪队到大门口时,两边手拿柳条的青年男女便挥舞柳条假意抽打,边打边喊“打亲喽”,把接亲人一一打入大门,称为打亲。进入堂屋后,接亲领队把财礼摆于神龛下的长桌上,而后上香、燃烛敬供女家祖宗神灵,请女家把财礼收下。女家收下礼物,设酒席招持。第二天一早,女方父母并坐堂屋正中,家族长辈左右列坐,送亲妇女扶新娘入堂拜别,出大门随接亲、送亲男女步行到男家。新娘到男家不远处,男家放鞭炮迎接。到男家院坝后,接亲、送亲人左右排队站立。院中放一把筛子,筛内铺以红布,四周点菜油灯,新郎扶新娘站在筛中,由“道喜人”在门前台阶上向新郎新娘边撒米边念“道喜词”,意为娘家兵马辛苦,婆家兵马把新娘接进门,也叫回喜神。撒念结朿,新郎牵着新娘直入洞房,不拜堂。之后,办酒席招待亲友一至三天,三天之内,每晚均有青年男女同新郎新娘或唱歌或喝酒或嬉戏取笑,叫“闹洞房”。第四天客散,新娘同送亲人回娘家住三天,再由新郎接回一起生活,叫“回门”。

仡佬族的丧葬习俗,要杀牛祭献,做“过三关十二殿”法事,称为“打戛”。葬法通行石棺土葬,且同寨各姓氏共用一处坟山,埋成石棺墓群。安葬形式可分为四种:一种是在坟山上靠老坟挖好土井,用大理石板镶合成石棺,移尸入棺,盖上石棺盖,以土垒坟掩埋;二种是先以木棺装殓,再移木棺入石棺掩埋;三种是将死者尸体架九层“柴楼”火化,再将骨灰放入石棺内掩埋;四种是死者或犯“凶星”,或得传染病“死得不干净”,以木棺装殓后抬于悬崖峭壁上或岩洞内,让其永不能回“阳间”扰害人。送葬时,仡佬族不像其他外来民族要丢“买路线”,因为他们是土人,土地是他们的,路是他们的。仅每年正月初一或十五给祖坟送一盏纸灯,或烧堆柴火,挂上白纸长钱以示拜年。

仡佬族的节日习俗:

年节:仡佬族过年仍有大年小年之分,农历正月初一为小年,称“哲司”,正月十五为大年,称“哲魁”。小年之前即杀猪、宰鸡、推豆腐,备办过年食品。小年一早打糍粑,捏九个,每三个为一叠,共三叠,每叠之上用糍粑做一牛舌,背着到大门外逐一唱念能记得的袓先的名字,接祖先回家过年。念完祖先名字后,背着三叠糍粑回堂屋,于右壁搭一龛板,铺上米草,将三叠糍粑存放其上,早晚点烛或灯,燃香、烧纸钱供奉,一般供到初五,仍背着三叠糍粑到大门外,逐一唱念祖先名字,送祖先回去。并将一个糍粑切成两半,一并背回堂屋,全部切成方颗存放凉干,到正月十五,以新茶、甜酒合煮糍粑颗,以碗盛放堂屋正中桌上供祖先,以后全家人方可吃“过年粑”。正月初一早上以糍粑接回祖先后,要做一甑新鲜饭倒在簸箩内,饭上插一把筷子,放在堂层正中桌上,饭簸外放几碗过年菜肴,烧纸钱供奉祖先,而后用汤匙舀一点饭和各样菜汤洒于地上,以示请祖先们吃年饭。大年十五除在堂屋供祭祖先外,夜晚还要到祖坟山上给祖坟烧堆火或点盏灯,供以酒食。家中则里外灯烛通宵。过年期间,青少年男女自发集结开展“打花笼”、“打磨磨秋”等文娱活动。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祭祀山神、祈求丰收的节日。事前,寨中推举几个人挨户凑集所需猪、鸡、米、酒购置经费,备办祭品,并从初一起每晚点着灯到寨外路口去用本民族语言请老祖宗们到三月三回来同过祭山节。三月三这天,妇女不出门,男子全到所祭之山参加祭祀活动,到时由寨老主持宰牲祭献,求神保佑五谷丰收,六畜兴旺,全寨平安,其余人等则剖洗祭祀牲畜,找柴架火烧煮做饭,共在山上会餐饮酒,至暮而归。

吃新节:每年七、八月择一“戊”日或七月十三日举行。到时,各家备办过节菜饭,到田、土里选摘少许苞谷或稻穗渗入饭中供奉祖先,供毕合家欢饮。

牛王节:农历十月初一,是仡佬族祭牛王的日子。相传这天是牛王菩萨的生日,家家户户要杀雄鸡一只祭祀,还要打糍粑、备酒祝贺牛王。这一天,牛不能犁土,要让牛绝对休息,要给牛喂最好的草料,给牛披红挂彩,捏两砣糍粑包住牛角尖,牵到水边喝水照镜,让牛看到仡佬族人民在给它祝寿庆贺。

仡佬族主要信奉和崇拜祖先。此外,凡山、石、树木、土地皆进行崇拜。崇拜祖先的方式是在堂屋右壁悬挂纸钱或搭一龛板,表示祖先灵位;或在灶房中橱柜上搭一龛板,表示祖先灵位。逢年过节在纸前或龛前供祭酒食。纳雍乡的仡佬族还崇奉“阴沟土地神”,三年两头祭祀,祭时择吉日,在半夜鸡、犬无声之时用两只鸡(一公一母)作祭品宰杀供祭。

仡佬族禁忌较多。主要的有新年初一至初三忌扫灰、倒水出门,禁下生米做饭,禁犁牛驮马,忌下地劳动使用锄、耙。妇女忌做针线活。凡有产妇和病人,在屋外路口上插草标以禁外人进家,称为“忌人”。凡有人出远门,禁说*和不吉利的话,禁戊日动土,叫“忌戊”。仡佬族的这些禁忌,多数被后来的汉族人所采用。


  仡佬族很早就善于以羊毛和麻、棉线织布。除一般的平纱布之外,能织同色和不同色调的“斜纹”、“斗框纹”和“白果花”等多种纹样和图案,特别是染色线纱织出的布料色泽鲜明,图纹耀眼,古代美称为“蛮锦”。

织金刘玉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织金民族风俗仡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