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广电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体制机制强根基,重建传播生态壮主干,打造融媒精品繁枝头,拓展融媒经营新领域茂叶片,构建“八位一体”传播矩阵,实现了“”百万级用户覆盖,打响了“银杏融媒”品牌。
“银杏融媒”是如何炼成的?
徐希之
在TV地标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发布榜单中,邳州广播电视台“银杏融媒”项目团队荣获年度优秀融媒体运营团队,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媒体。同时,还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百佳县级广播电视台”称号。年9月,在江苏省县级广电媒体融合创新案例评选中,“银杏融媒”申报的五个创新案例全部入选。自年开始,经营创收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增长,年总创收突破万元。
1
强根基:一场硬仗,一轮重生
体制机制是事业发展的根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必须从根子上动起来,而且是大手术。不仅要动部门、动人员,还要动利益。所以,这是一场硬仗。打赢了是重生,打败了是自杀。一旦开始,必须打赢。
围绕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我们主要抓三个重点:创新融媒管理体制、改革融媒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自年始,我们启动了体制机制改革,对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将频道制改为中心制,按照融媒发展需要,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融媒体技术中心、融媒体行*中心和融媒体经济中心。同时,注册成立了精进文化传媒公司和精进商贸公司,并组建成立了传媒集团,探索实践事企并轨运作的模式,事业、企业两条腿走路、同步发力。我们成立集团的初衷有三点:一是化解事业单位体制内人员面临的*策风险,二是解决企聘员工的职业上升通道,三是便于开展更为灵活的市场化运作。集团组建完成后,我们推行企业化管理,中层管理人员公开竞岗、基层员工双向选岗;打破编内、编外人员的身份差别,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做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采编、营销两个一线推行“全员绩效考核”,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老问题,培育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健“根系”。
2
壮主干:排兵布阵,抢占高地
平台融合不是一张网、一个频道、一个APP做加法那么简单,背后牵扯到团队、渠道、市场、受众等资源的整合和重组,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新传播生态体系的构建而开展,是一次破而后立、脱胎换骨的过程。
完成移动优先战略布局。推动资源、技术、人才向移动端倾斜,构建了以“邳州银杏甲天下”APP客户端为核心,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两微一端多平台”移动传播矩阵,连续两年摘得中国县域最强广电APP冠*。搭建“银杏直播”平台,组建融媒直播团队,常态化开展直播活动,引领内容生产直播化、移动化。
再造“策采编审发”生产流程。年,我们全面完成全台网高清数字化升级以及融媒技术平台的技术建设。探索“中央厨房”运行机制,成立30人的融媒专业记者团队和余人的融媒特约记者团队,组建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的工作格局。
打造开放共享渠道体系。对内,打通内部各类媒体形态,实现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全媒体传播渠道的融通共享、集中管理,实现“小屏带大屏、大屏通小屏、多屏联受众”的全方位互动。对外,汇聚*务、城市服务等多元化功能,通过APP无缝对接县域各类平台资源,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共融,从面向全台的媒体平台升级为面向全市的*务新平台。向上,对接江苏广电“荔枝云”,实现与省台新闻资源、技术平台的交互共享,携手开拓在媒体融合、技术研发、产品孵化、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多元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平台播出最大化、宣传效果最大化。
3
繁枝头:王道之战,永葆本色
媒介在变,传播方式在变,但受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望永远不变。内容为王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传播工具如何迭代,内容总是吸引和留住受众的根本。县级台有自身的优势,那就是我们和基层的受众距离上更近,更加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所以,我们从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上集中发力,打造更多融媒精品。
接地气,顺民心,引导和服务群众的定位永远不变。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