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就极其讨厌喝粥,一直到大都不喜欢,但唯有一种粥我不拒绝,那就是外婆烧的腊八粥,我小时候不懂,称其为喇叭粥,只是看了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叫喇叭粥,粥里既没有喇叭花,又不像喇叭,后来才知道,是腊月初八要吃的一种粥,叫腊八粥。
牢牢记住了那个关于腊八粥的故事:古时候有个皇帝,吃得山珍海味腻了,突然想起小时候讨饭时的情景,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是什么都没有呀,蜷缩在破庙里又冷又饿,饿得实在熬不住,看见窜来窜去的老鼠就想抓老鼠吃,于是拼命挖老鼠洞,结果老鼠没抓着,挖出来一洞的老鼠冬粮,饿的时候还管它?把洞里的这些东西洗洗干净,全部煮在一起,那可真是眼花缭乱的吃的,有各式各样的豆,有红枣、桂圆、野山果,因为饿得不行,这一锅杂七杂八的东西胡烧出来的粥就成为他一生中印象最深的好东西。于是,他命令手下按照当初吃过的那锅粥按原样重新煮了一锅,结果果然好吃,于是号令天下百姓,在这一天都煮这样的粥,想到穷苦人没有吃,特地命令寺庙和有钱人这一天布施这样的粥给要饭人,这就是腊八粥的传说。
当然,真正的腊八粥故事自然不是这样的,腊八粥起源于佛教,腊月初八是佛教的“成道日”,这一天佛寺里僧众把斋粮煮成粥供佛,余下的就布施给过往的信佛教徒,因为斋粮都是各方募化而来的,所以各式各样的米粮杂豆混合一起。流传到了民间,于是大家都仿效这个样子了。民间吃腊八粥也就是个风俗习惯,谁管它是否来源佛教?许多地方吃腊八粥就是春节将临了,忙碌了一年的农事也将结束,大家把角角落落的各种粮食果实集中起来煮了吃,带有庆丰收同时期盼来年风调雨顺的意思。
我小时候吃的腊八粥是外婆隔夜就开始忙了的,她收集各式各样的豆,*豆、蚕豆、发芽豆、赤豆、芸豆、花生米,还有白眼果和栗子等等,提前浸泡在水中,选择刚刚轧好的新米煮粥,另外添加青菜、菠菜、胡萝卜、茨菇、油胚、百叶丝,当然不会忘记把藏了几天的高汤笃罐取出来,那是用肉骨头、鸡骨头熬出来的汤,先用最大的铁锅煮粥,然后高汤和所有的食材全部进去,绿色素菜要最后放,那一碗精心切好的肉丝一进大铁锅仿佛掉进了太平洋,顿时杳无声息,让外婆不由得唏嘘不已。一锅粥从上午开始一直烧到下午,外婆不时地去搅动,那大铁锅里满满当当的粥泛着泡,一看就是非常稠的粥了。
外婆知道,今天这粥是多少年来烧得最完美的腊八粥,不仅是因为食材丰富质量好,而且火候掌握得也恰到好处,唯一没有控制好的是数量,起码多烧了五六碗,看看行将浦出来的腔调就知道。此时外婆早已经算计好了多余的腊八粥去向,除了必送的左右邻舍外,还有后面商业局宿舍的朱家好婆、前面石库门好婆等两三个老闺蜜可以送的,当然这样的活计基本都是我这个“外交部长”的活。傍晚的晚餐可想而知的腔调了,那味道、那黏稠、那里面的豆豆脑脑是那么的令人难忘,这样的粥大概是一辈子绝无仅有的一次了。
当然,无论如何不能忘记隔壁陈家好婆的那碗更精致更高档的甜腊八粥了,那是除了各式各样的豆子外,加了葡萄干、蜜饯、核桃仁,白果、,芡实、桔子罐头,还有稀奇的白木耳做出来的同样黏稠,同样好吃,而且更适合我们小孩的甜粥。那甜的可不是我们那个年代经常使用的糖精哦,可是的的刮刮的冰糖吊出来的。据说,陈家好婆是解放前的青阳大户人家,她的夫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拥有江阴适园的陈氏世家。这样大户人家做出来的东西,就连深谙美食之道的父亲也不得不服帖叫好,难怪我更是赞不绝口的喊好了。
腊月初八因为一碗腊八粥而让我们记住了这个日子。当然,腊八粥一吃,大年夜也就快了,盼星星盼月亮的过年就要来了。
#喝腊八粥吃祭灶糖迎接新年#
编辑:jyjshi
整理:霞客辛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