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编者按:每年夏收结束,小麦、油菜等作物秸秆大量产生。如何让秸秆找到“好归宿”,不再成为“夏收的烦恼”,这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一道必答题。本期介绍了一些地区做足做活做实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文章的经验和做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一辆辆满载着油菜秸秆的大型卡车,在打包场指定位置停好后,一旁的抓草机立即将蓬松的秸秆大把送入打包机“口中”,随后,一块块紧实的长方体秸秆包如变魔术般从传送带上缓缓落地,它们被整齐有序地堆放在一起,等待运往本市的生物质发电厂再利用。
而在今年之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在油菜秸秆的处理上,却未曾有过这样的场景。当地流传着一段“四个一点”的顺口溜,即“偷偷烧一点,河里抛一点,集中埋一点,土灶留一点”。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几乎每年都有村干部被问责、村民被罚款,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秸秆“双禁”工作的深入推进,张甸镇今年在全区率先开展油菜秸秆综合利用,迎来广大干群一致叫好。夏收时节,记者来到张甸镇油菜秸秆收集、打包、转运和再利用一线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也引人思考。
困惑:烧不得、抛不得、埋不得,如何使得?
张甸镇地处姜堰区西南部,是泰州市30个中心集镇之一。全镇耕地面积7.5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油菜总面积1.5万亩。镇*委书记宋华卿介绍,镇内沙壤土居多,适合油菜生长,农民尤其喜欢在家前屋后、拾边地种植油菜,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增加亩均余元的年收入。
然而,正因为种植零散,油菜就无法像稻麦一样机械化收割,秸秆粉碎还田,而且油菜秸秆体积大、重量轻,运输成本大,每年余吨的油菜秸秆如何科学处理,成了令地方*委、*府和种植户头痛的难题。
“以前我会躲着村干部,夜里偷偷烧或者抛到河沟里,虽然知道对环境不好,抓到一次还要罚块,但不烧不抛又能怎么办?”64岁的杨港村13组村民周加凤说,他尝试过将油菜秸秆堆在白果树下,撒上菌种自然发酵做肥料,可存在火灾隐患,最后还是放弃了。
杨港村*总支书记阙爱民说,近两年,直接焚烧秸秆的村民越来越少,村里处理油菜秸秆最多的方式是深埋,看似安全有效,实则也有很多争议,而且租用挖掘机和组织人工的成本也较高。
年,阙爱民任沙梓村*总支副书记时,曾以村“两委”的名义向市内电厂寻求合作,希望由电厂安排车辆解决油菜秸秆运输问题,但因秸秆未打包,运输次数多、费用高,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省环保部门7个高空球机监控探头覆盖全镇,有烟有火自动报警,还有无人机每日巡查……打赢‘双禁’主动仗,我们必须找准发力点。”张甸镇镇长王志刚说,加快实现油菜秸秆资源化利用,既是基层干群的现实呼声,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破题:收起来、运起来、用起来,变废为宝!
在张甸镇梅垛片区油菜秸秆集中打包场,泰州市加鹏秸秆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苏凤祥边指挥运输车辆进出,边告诉记者:“这一个打包场的日均打包量就达80吨,油菜秸秆已不再是地方的负担!”苏凤祥认为,秸秆打包技术的成熟和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形成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推动力。
泰州市加鹏秸秆专业合作社今年共与市内5个乡镇签订了油菜秸秆打包协议,张甸镇是其中之一,全镇通过对油菜秸秆统一堆放、统一清运、统一打包、统一处理,实现了种植户、运输人、合作社、回收方等多方受益。
张甸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勤介绍说,全镇26个行*村,村村都设有油菜秸秆集中堆放点,并选取了3处乡镇合并前的中心地带设立打包场,方便各村短距离运送。
华杨村今年的油菜面积亩,村“两委”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组安排2至3人就近收集秸秆,并及时送达村里的集中堆放点。“负责收集秸秆的村民大多在60岁以上,每天工资元,运输工具为自家的农用三轮车。村民们都很配合,争着把秸秆规整好放在方便装车的地方。有了秸秆收集队伍,大家的环保意识也跟着提高了!”华杨村*总支书记李平说。
大量的油菜秸秆从全镇各村运往打包场集中打包后,就成了可以销往电厂的“成品”。苏凤祥说,一辆13米长的卡车可以装下22至26吨油菜秸秆包,散装只能3至4吨,电厂不收购。打包好的油菜秸秆,电厂收购价通常为每吨至元,除去设备、人工、用电、运输等费用外,合作社每打包一吨油菜秸秆,可获净利润20至50元。
张甸镇油菜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发电。江苏联美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游鹏介绍,按照1吨油菜秸秆发电度计算,今年张甸镇回收的油菜秸秆可发电约万度,其中约万度直供国家电网,产生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目前,公司生物质原料主要是市内的农林废弃物,单油菜秸秆这一项,去年回收量在吨左右,今年直接翻了一番。”游鹏说,油菜秸秆综合利用率很高,发电后的废渣还可加工成建筑材料,废灰可做成有机肥和保温材料。
呼吁:根据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统筹设定补贴方向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方面纷纷作出探索,促进秸秆从“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资源。但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很多情况下需要收集和运输,耗费不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油菜秸秆便是如此。
阙爱民给记者算了一笔支出账:杨港村在今年油菜收割期间,共计雇用了1辆抓草车、3辆农用运输车,运输车在秸秆堆放点和打包场之间每天往返40多趟,每趟费用为80元,算上其他开支,油菜秸秆收运一天的支出至少元,按照收割期12天计算,总费用在5万元左右,而这笔费用目前全部由村里承担。“我们动员村民主动将自家的油菜秸秆送到村里的9个堆放点,如果再找专人收集,费用还要增加。”阙爱民说。
李平任*总支书记的华杨村共有27个村民小组,在油菜秸秆的收运上,村里采用“定额包干制”,即每组0元费用交由网格员统筹安排,组织人员、车辆等,所产生的2.7万元总费用同样由村里承担。李平说,华杨村去年的村集体收入82万元,差不多维持村里的硬性支出,包括村干部工资6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20多万元。村级组织负责油菜秸秆收运工作,最好能有财*扶持。
记者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省财*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分为两块:机械化还田和离田收储利用。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有约束性补贴标准;秸秆离田收储利用按量补助,补助门槛、标准等由县级*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鼓励地方积极安排资金与省补指导性任务资金结合使用。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另有中央财*支持。
张甸镇今年首次开展油菜秸秆综合利用,区财*利用省级补助资金和市级配套资金,给予秸秆打包主体、泰州市加鹏秸秆专业合作社每打包一吨油菜秸秆30元的扶持,镇财*也予以配套资金支持,总额为1至2万元。
张甸镇不少村干部表示,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各地推进的方式不一,有的倾向于全量还田,有的侧重离田收储利用。但现有的省补*策重点在全量还田上,离田收储利用各环节补贴不够充分,比如对收储运主体的补贴。机械化还田和离田收储利用都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形式,希望省里能够整合补贴资金,由地方自主选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统筹设定补贴范畴、标准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形成更全面、更灵活的秸秆综合利用*策体系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