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70周年一棵千年银杏树,见证一家四代人的
TUhjnbcbe - 2023/3/29 20:22:00
刘*连医生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喜迎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大白新闻与湖北红*精神研究会联合策划,深入老百姓身边,听他们讲曾经亲历的红*故事。今天这个故事围绕一棵千年银杏树,讲述银杏树下一家四代人的红色故事。

盛夏清晨,大别山主峰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年逾八旬的父母照例早早起床,在门前的白果树下来回忙碌,偶尔深情凝望见证家族风云的枝桠。“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这棵主干不到一米粗的银杏树却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几个人才能合围的树桩上,镌刻着萌生主干几度砍伐的岁月伤疤。

“迎*树”现状

“进程历历皆罗列,旭日光芒照眼红。”我*领导的革命队伍“三进三出”大别山,*冈土地历经先烈鲜血浸染英雄辈出,作为腹地普通一角的罗田也因地势险要,成为敌我双方“拉锯战”的“锋面”之一。罗田北部上堡九资河“太阳寨”一处本不起眼的山坳口,因为留下先辈征战的红色足迹,也留下不朽的战斗诗行。

上个世纪30年代初的一个深秋,国民*“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大别山区更显一片萧瑟。夜幕低垂,昏暗的梓油灯下,年轻的私塾先生、姥爷洪清溪正在*草纸上批改几位学童的“描红”大字。近期“闹红”厉害,百姓惊慌失措,纷纷牵牛赶猪、埋谷藏粮举家跑进深山“躲反”。姥爷有教学童的重任,觉得自己做的是教书育人的文雅善事不会惹人,加之年轻气盛就选择了“留守”,但还是叮嘱姥姥王贤英带着几个学童夜里躲到床底下休息。

清晨,姥姥开门去水井提水做饭,刚要路过白果树下,只听见“啊”的一声尖叫,水桶掉在地下。姥爷跑出来一看,只见七八个牵丝挂绺、衣衫褴褛“当兵的”顶着露水、抱着枪,靠着白果树萖子打盹。

“老总,你们是……”尽管有过一次给国*后勤“当挑夫”的经历,但面对这么多扛枪的,姥爷还是打了一个激灵,硬着头皮上前打招呼。“老乡别怕!我们是路过的红*,也是穷人的队伍。”领头的集合队伍,操着外地口音上前耐心解释。

“如果要抢东西伤害我们,昨晚就动手了!”姥爷边想边壮着胆子邀战士们进屋烤火驱潮。望了望比她小不了几岁的战士,姥姥扫出米缸里仅有的小半升米,淘好全都倒进了火塘上的铁罐里,又到菜园子里找了点南瓜、红苕切碎加了进去。一锅菜粥做好了,“我家新收的稻谷怕被国*抢走了,还没碾出来。你们将就一下来点稀的!”姥爷找出请客才用的碗筷张罗着大家“过早”。

临别时领队的面露难色地说:“大哥大嫂!真是对不住了,我们手头也没款子了,更没啥值钱的留给你们。但你们家这颗白果树打老远就能看得见,先生也是个斯文人容易接近,我会让后续的队伍路过时补上粮钱。我们的行踪也请你们保密!”

几天后,“躲反”的乡亲们陆续回到各自村庄,一家老小把这事都“忘了”。可没过几天的一个傍晚,银杏树下的大门被敲响,一个低沉的声音小声喊道:“先生!请开门!”姥爷迟疑了一下还是打开了大门。门外站着三五个扛着枪的,从他们的装扮以及和颜悦色的表情中,姥爷明白了对方是谁。

果然,他们是从霍山、英山方向打过来的红*,路过本地北上金寨,这次是根据前面队伍交办、循着“白果树”标志,找上门送粮钱的。“你是同情红*的好心人,也是文化人,能不能为我们部队上做点事呢?”这一夜他们谈了很久……从此以后,隔三差五会有人敲开白果树下的家门。姥爷还经常在战士们带来的纸张布匹上书写着对方需要的标语、口号,还有他们需要教识的大字。几年后,这支部队再也没见露面,姥爷的私塾也藏起“劳动小学”的名号,策略性地改教国民**府审批的统一教材。但姥姥却唱熟了一首自编的“哄夜歌”:“映山红开对面寨,喜迎红*进山来;雨洒梨花落一地,白花开了红花开。枞树蔸下映山红,来了红*为工农;雨洒梨花落一地,寨上鲜花映山红……”

据后来的史料记载,红*时期英罗霍等地区依托当地开明人士创办的传播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的私塾有数十所之多,再往后他们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列宁小学”。银杏树下红*当年驻扎时用过的饮水井、石磨碾槽,至今还有遗存。

列宁小学旧址

再往后,侵华日*的铁蹄逆长江踏至武汉,国民*正规*“武汉会战”失利后向大别山腹地收缩,活跃在附近的红28*同国民**谈判成功暂时合作携手抗敌。年1月,金寨方向派出一支抗日歌咏队来到罗田,深入乡村学校教唱革命歌曲,宣传救亡运动。

正在僧塔寺上堡叶家墩读初小的大伯父王脉生和指腹为媒的姑父官楚珍,听着《救亡进行曲》《义勇*进行曲》《流亡三部曲》等歌曲,也加入了抗日歌咏队的行列。他们瞒着家长偷偷打听找到了在薄刀峰一带坚持敌后抗日的红*游击队,要跟他们一起打*子。领队的詹队长、彭队长说他们年龄太小没同意,但却交给了他们一项光荣的任务:利用上学路过敌人碉楼的机会刺探情报,到集市上帮助买猪油、洋火等物品。几年下来,他们两人俨然成为游击队伍中的一员。

一次奔袭金家铺吃大户的战斗中,他们跟在队伍后面“见习”、放哨。夜里行动很成功,但一早醒来却发现队伍跟丢了并且常住地点转移,二人只好悻悻地回到家乡。此时,他们与红*的频繁交往,已经引起土豪大户们的注意,苦于没有直接证据和顾及“国共合作”的面子,幸免遭到保长乡丁们的惩处。

直到年张体学领导下的一支手枪队在当地打出*威后,二人又正大光明地找上部队。凭着对当年游击队交往经历的详尽描述,被确认为“自己人”,二人正式入伍成为手枪队成员。国共合作破裂,他们先后经历了掩护大部队突围等战斗,转战在家乡的崇山峻岭。

年夏际,刘邓大*挺进大别山,沿途遭受了国民*正规*、地主土顽“小保队”的层层阻截,接应他们的县大队手枪队也经常面临着残酷的考验。同年11月17日,刘邓首长在罗田石桥铺召集第六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史称“石桥铺会议”),部署剿匪行动,为大部队生存和保卫地方*权扫清障碍。

为营造声势、扩大剿匪战果,一批被我*抓获的“小保队”土顽被就地镇压。几名对红*怀恨在心的地主武装分子临死前串供诬陷大伯父、姑父是他们安插在红*里面的“坐探”。可怜才20岁出头的一对“郎舅”被当成敌顽误杀,直到解放后得以平反昭雪。

年的春天,刘邓大*跃出大别山,姥爷组织当地锣鼓队,站在门口寨前的巨石上,用当地的东腔“哦嗬调”唱着自编的歌曲欢送大*出山:“大别山,天了光,全中国要解放……”自此,后人就叫这座山寨为“太阳寨”,纪念为穷人带来光明的共产*及其队伍,那块巨石也被称之为“送*石”,门前银杏树也被称为“迎*树”。

“迎*树”“送*石”画作

医院救治老百姓、战士尊重民间习俗等“鱼水情深”故事,一直流淌在当地老百姓的茶余饭后。刘邓大*跃出大别山前还在今九资河镇(僧塔寺)召开了最后一个有史料记载的会议(史称“僧塔寺会议”)。

沐浴着两代人的红色光辉,听着抗美援朝凯旋将士的故事,父亲王开明也曾热血沸腾准备参*,后因名额限制未能如愿。但他心中的红色火苗始终不曾熄灭,直到我参*入伍后再次燃旺。20多年前,他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国青年报》报道)*属民间联谊组织“*属之家”,*属间进行互帮互助的同时,利用*服*品、喜报奖状、文物史料等进行国防教育,他们的事迹被中央媒体多次报道,得到几十位将*、离退休老干部的题字勉励。

到了我们这一辈,自然形成尽忠报国的家风,爱彬、隆辉和我等几位堂兄弟自觉接受祖国挑选,先后服役于大西北、东北、华中地区;没有参*的兄弟姐妹、表亲及各自家庭,或勤劳致富,或教书育人,或救死扶伤,或乐为公仆,奋发有为且公道正派。下一辈的本家亲戚朋友中,有10余人参*入伍,遍布各大*种,多人立功受奖。他们当中,复原转业的,成为各行各业的先进骨干;继续服役的,仍在为国尽忠。

今年“七一”前夕,县人武部和镇*委再次组织*员、复退老兵和*属在银杏树下回望当地红色历史,引领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美好家乡、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7月1日,央视记者采访关于“迎*树”的故事

这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绵延四代的红色故事,它是老区红色文化的一页缩影,必将被老区人民续写、连缀成更加精彩的华章!

作者:红旭,中共*员,某部*人

(本文图片由作者家人王一淳提供)

1
查看完整版本: 70周年一棵千年银杏树,见证一家四代人的